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无体育,不清华",清华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坚持"面向全员、追求卓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熏陶着一代代清华学子。本文通过对清华大、中、小学贯通培养问卷结果的描述分析来看,清华体育在体育精神、口号、思想、制度、活动等方面对大、中、小学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贯通,清华附小和附中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在体育贯通层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挥了体育的作用,对学生的各个层面都有所改变。在国民体质下降的今天,如何把体育教育做好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课题,清华的体育一体化贯通培养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和推广。研究目的:清华体育,不但全面开花而且"独树一帜",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在学生体质持续30年下降的严峻现实面前,探讨和审视"清华体育"现象很有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清华体育一体化贯通培养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把清华大学、清华附中和清华附小的体育传承和学生的实际获得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我国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2)调查研究法(3)数理统计法(4)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1)清华附小在体育贯通层面做得比较透彻和扎实,考虑到清华的体育口号、精神和思想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附小对大学的口号理念等进行了改进,比如"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变为"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将传统口号融合进自己学校特色,将口号变得朗朗上口,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体育制度层面,附小积极响应清华大学的号召,重视长跑、足球和游泳运动,并且也为一年级新生家长开设了"第一堂体育课",让家长也重视孩子的体育。附小贯穿全年的十大"马约翰杯"体育联赛和操场边"马约翰"的雕像,体现了对"马约翰"人物符号的贯通;借用清华大学西湖游泳池和土地网球场进行体育教学和比赛,以及附小学生自发去清华各大操场进行体育锻炼,体现了附小对清华体育建筑和场地的贯通。清华体育的贯通工作为附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在附小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情况下,附小学生还是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各方面的功能也对附小学生有着全方位的促进作用,例如情绪管理、对上体育课的态度、运动态度、人际关系、意志品格等。(2)清华附中相比于附小,在清华体育贯通层面做得相对薄弱一些。体育口号方面基本没有结合附中的特色进行创新,都是沿用的清华大学的口号,但学生总体而言对清华大学的体育口号、思想、精神比较了解。体育制度上,为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校本课程,同时为学生的体育社团提供了师资力量的支持。体育活动组织方面,传承了清华大学对重视长跑的传统,同时每年附中的田径运动会都会在清华的东操举行,让附中学生在清华的体育场地切身感受清华体育氛围。清华附中由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初中的学生面临体育中考的压力,高中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学校的在制定体育制度、开展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很多因素,这点附小的限制要小很多。但即便如此,附中的学生还是养成了较好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由于课业压力大、课程任务紧,附中学生形成了"多次少时"的课外锻炼特色。这种"多次少时"的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为附中学生忙碌学习生活中的一点平衡。体育的功能也在附中学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尤其是对意志品质、道德、人际关系、生活习惯、情绪和性格气质等方面影响最大。(3)清华大学的学生对清华体育思想、精神或口号的认同程度,不仅局限在其流行程度,而是更关注口号的内在含义是否对其有促进与帮助。表明体育公正大度、团队精神、永不言弃、育人功效的口号更加让清华学生得到教育和激励作用,也对此更加认同。对于清华大学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习惯,频次和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周2-3次,每次0.5-1小时。清华有本科生的阳光长跑制度,同时本科生还要在每学期的体育课进行额外的体育测试,也就是说清华给本科生的设置了很多体育方面的测试和关卡,学生想要正常毕业,想要体育课拿好的成绩,就必须得付出时间去锻炼身体提高成绩,这种无形的压力会敦促学生去进行自主体育锻炼。自从17年清华实行体育助教制度,每年的大一新生都会由一名体育助教带领锻炼,让大一新生可以快速融入和适应清华的体育氛围中。因此对于清华的本科生而言,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抽出时间锻炼身体是一种常态。体育的功能在清华大学学生身上也体现了很多方面,清华学生认为经过体育锻炼,自己能够收获体育的迁移价值,比如对意志品质的塑造、对生活习惯的养成、对道德品格的提升、对性格气质和人际关系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