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瓦窑垟窑址出土青瓷瓷片工艺研究

来源 :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陶瓷史上,龙泉窑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宋代龙泉窑青瓷更以其典雅的造型、精巧的装饰和玉质感釉而闻名于世。自2010年以来,多家单位在浙江省龙泉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溪口瓦窑垟窑址成功揭露了烧造黑胎青瓷的窑炉等遗迹现象,众专家一致认为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人文献中所述的哥窑。同时,在瓦窑垟窑址还出土了大量灰胎青瓷,为弄清瓦窑垟出土黑胎和灰胎青瓷在原料及工艺上的差别,在对龙泉溪口瓦窑垟窑址考察的基础上,收集瓦窑垟窑址黑胎青瓷残片样品35个、灰胎青瓷残片36个进行分析测试。
其他文献
东西方远隔数万里,贸易路线曲折漫长,但至少自战国秦汉起,亚欧之间已经有贸易货物辗转交换.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的漆器,同丝织品、黄金、瓷器等货物陆续传入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及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然后再由这些"中间商"传入欧洲.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丝绸之路".而中国漆器和瓷器对西方产生真正的影响,主要是从16世纪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展开的.习惯性认为,瓷器是出口的大宗商品,漆器似乎只占一小部分的内
传统观念认为越窑是民窑,无官窑,或者官搭民窑.《余姚县志》记载:"唐宋时置官监窑,秘色瓷初出上林".此文献明确告知,有官置窑、官监窑务,不知此"官"有多大?是中央以上,还是州以下地方官?官置窑务始于何时?为什么秘色瓷初出上林?传统以《荈赋》:谓器择陶拣,为何去陶称瓷秘色?置官监窑与瓷秘色有何关系吗?诸多谜团与困惑需要找寻到唐五代本朝确凿的文字记载证据佐证解读.笔者收集发现唐宋时五方越窑青瓷墓志铭文
在科技考古和古陶瓷研究领域中,X荧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作为小型化的手持式X荧光仪是新近发展的受欢迎的设备:有较好的科技性能,重量轻,尺寸小,便于到工地和现场应用.BRUKER公司生产的TRACER Ⅲ-SD是一款手持式小型X荧光仪.其核心部件包括小型X光管,工作负载可达40KV-10微安.探测器采用高分辨,电致冷"硅漂移探测器"(Silicon Drift Detector),极大地改善了探测灵敏
2013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对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老虎洞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老虎洞遗址是浙江地区商周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它不仅填补了杭州萧山地区商周聚落考古的空白,也为深入研究杭州地区商周时期的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会议
中国古代陶瓷的釉色美轮美奂,神秘莫测。中国历代传统高温釉在化学组成上都属于钙釉或钙-碱釉,它们是在商代草木灰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的主要化学组分为SiO2、Al2O3、CaO、MgO、K2O和Fe2O3,可以近似地以SiO2-Al2O3-CaO三元系统来表示,其物理化学基础的依据主要立足于SiO2-Al2O3-CaO三元系统的相平衡规律以及该系统中950℃以上的介稳液-液不混溶区域。
会议
窑汗是在瓷窑烧制瓷器过程中,由树木及其它燃料在燃烧室内高温火焰携带的烟灰颗粒被窑壁吸附,淀积,在足够高的温度下熔化成光滑的玻璃态物质.在窑炉使用时间较长时,淀积物达到一定厚度就形成窑汗.在原始瓷的研究中,人们都会对窑汗感兴趣,因为窑汗的表面与瓷釉有相同的特点:表面都很光滑,呈玻璃态.但是有关窑汗化学组份的研究报导很少.窑汗的化学组分是什么?与原始瓷釉到底有什么关系?本文报道在浙江湖州商代南山窑,德
会议
在瓷器发展长河中,唐代整个历史是以青瓷生产为主流,其中越窑最为著名,普及了中国南方各地,广西也不例外.广西自唐、宋以来窑业很兴盛,古窑址有百处,品种也不少,青瓷是其中一类.本文收集了广西唐代七处窑场的12只青瓷残器实物标本,采用X-射线荧光谱仪对其胎、釉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并结合过去对广西宋代青瓷研究结果进行比对,进一步了解广西青瓷发展史,与其它南方青瓷历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如下:(1)广西唐代
会议
陕西宝鸡东风镇汉墓所发掘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西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灰陶文物正在面临严重酥粉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其中,具有典型性、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灰陶文物制作工艺等提供重要实物例证的陶罐、陶灶和陶壶等酥粉最为严重,陶质文物表面呈层状粉化剥落(见图1),孔隙较大、疏松,部分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结晶颗粒,这些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的灰陶文物正面临日逐消亡的困境。
会议
河南省禹州市钧台窑以烧造钧官瓷而名闻天下。为了搞清钧台窑的烧造历史、该窑的性质及其产品种类和烧造工艺,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曾于1974年和2004年两次对钧台窑窑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钻探和重点发掘。钻探资料显示,该窑址总面积为36万多平方米,共分4个不同品种的烧造区,其中钧瓷烧造区制作的钧瓷产品质量为诸窑之冠,被考古学界确认为钧官瓷。
会议
东汉晚期,浙江就已经发明了成熟青瓷。但自青瓷发明以来的九个多世纪里,其胎料一直使用瓷石一元配方,釉层也一直是单层玻璃质石灰釉。而至迟到了南宋早期,浙江地区出现了一类全新风格的黑胎、多层釉青瓷,其胎料使用瓷石加紫金土的二元配方,釉层为多次上釉、多次釉烧形成的多层结构,并且在慈溪、龙泉、杭州的窑址中都有发现,而在汝窑、耀州窑、钧窑等北方窑口中未见。本文在考古学基础上,对浙江这类宋代黑胎、多层釉青瓷进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