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对AZ80变形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OM,XRD,SEM,DSC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锶对AZ80+xSr合金铸态,热挤压态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探讨了Sr在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铸态时合金由α-Mg和β-Mg17Al12相组成,Sr分布在晶界上,含Sr高时形成高温稳定Mg17Sr2相,加Sr合金的晶粒细小,随Sr含量的增加沿晶化合物增多增厚;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20~25MPa,伸长率提高近40%以上。一次挤压后不加Sr合金组织是混晶组织,加Sr合金为细小的等轴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300~320MPa和9.5%~13.5%;二次挤压后合金都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抗拉强度为310~350MPa,伸长率为13%~14%。
其他文献
MANET在某些场合中的应用需要较高的安全性,除了基本的通信内容安全外还要求通信节点的身份和位置等信息的保密,比如在战术无线网中的应用,移动节点的隐私保障由于MANET的开放链路特性而成为一种挑战。至今对于匿名路由通信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分析了一些主要匿名路由协议在匿名安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TOR层层加密思想的匿名路由协议,通过分析和仿真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
本文针对P2P信誉系统中的匿名问题,基于PKI技术,使用数字认证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完全分布式P2P信誉系统的匿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该机制保证了完全分布式P2P信誉系统中所有节点的匿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抵抗恶意节点的能力。
动态密钥托管方案可以方便增删托管代理成员,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密钥分拆是密钥托管的关键技术。本文比较和分析了三种动态密钥托管方案在密钥分拆和方案实施阶段的异同,从系统安全性和动态性角度总结了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其中基于椭圆曲线的动态密钥托管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LTE与UTRAN间的切换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在阐述LTE安全、LTE切换机制和LTE密钥分发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分析了LTE和UT-RAN切换中的安全机制,最后对切换中的随机数传输过程做了改进,增强了随机数传输的安全性。
针对图像隐密检测中图像特征维数过高导致的“维数灾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图像隐密检测方案。为得到较全面的图像频域特征,采用Farid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形成高维的图像特征向量,进而利用局部线性嵌入(locallinear embedding,LLE)算法实现对图像特征的降维,得到图像特征向量的低维流形,在低维特征空间中设计并训练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在维数较低的情况下
对目前油藏管理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油藏管理工作的多项建议,包括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强过程控制;改进单元管理模式;实施标准化考核等等,有效促进采油厂油藏管理的规范化,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本文阐述了标准对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组织要准确把握市场与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制定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标准来组织生产。要建立以产品标准为主体的技术标准体系,才能全面经济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标准要发展更新,标准水平要梯级上升才能不断满足发展变化的市场需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了以FeS相为主、厚度约7μm的渗硫层,渗硫层表面纳微米量级的硫化物颗粒分布均匀。在液体石蜡及含硫添加剂液体石蜡润滑条件下,对未渗及渗硫表面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对比试验,并对其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渗硫层与含硫添加剂产生协同作用,使渗硫表面的摩擦系数平均较未渗表面降低了17%,体积磨损量较未渗表面降低了20%,在渗硫层与含硫
本文利用涂层,基体的选择性腐蚀揭示了激光离散淬火钢基体/铬涂层系统的初始镀铬层的组织及形貌。结果显示:由于激光离散淬火以及镀铬前的预处理,钢基体表面呈现周期性梯度组织及形貌;初始镀铬层的组织及形貌复制了激光离散淬火钢基体表面的岗期性梯度特征(即激光相变硬化区、过渡区和原始基体);激光相变硬化区上初始镀铬层的晶粒或亚结构被大幅度细化,其TEM选区衍射斑点形成封闭的衍射环,利用基体(或涂层)溶解法可有
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一种天然高分子泡沫材料即向日葵髓芯泡沫的胞体形态结构,并结合胞体可能的堆砌模式,得出这种天然泡沫的单元胞体形状基本上是十四面体。通过进一步测试这种天然泡沫的部分力学性能,以及分析胞体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机制和形变能的变化,建立了这类天然低密度泡沫的相对密度与相对杨氏模量之间的理论模型,基于部分压缩杨氏模量的数据,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出了它们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