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睡眠紊乱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睡眠质量的关系,揭示高血压病中西医病因病机,为高血压病合并睡眠紊乱的前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以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所助益。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428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睡眠质量紊乱分为两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重(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并进行血压的测定。计算体重(BMI)=W(kg)/[H(m)]2。结果:(1)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2)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的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B组)(P<0.05);B组的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是睡眠紊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收缩压高是高血压病合并睡眠质量紊乱主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冠状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了大量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指冠状动脉造影直径法测定狭窄程度40%~70%的病变),对于此类患者,积极采用中西药物干预病变,以其能够改变斑块性质,延缓斑块进展,防止冠脉狭窄的进一步加重,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心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同时结合现代先进技术——血管内超声(intra
目的:探讨清热活血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加清热活血方,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冠心2号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变化,及治疗后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定积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6%与46%,两组
目的:探讨维、汉民族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型特点。方法:收集经(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4例,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男≤55岁,女≤65岁)288例和晚发组(男>55岁,女>65岁)216例,探讨早发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型特点。结果:(1)早发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饮酒史、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到心肌血供,心肌供氧和需氧不平衡导致心肌缺氧时,则出现心绞痛。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病的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近年来,对于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显示,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最主要的证候类型。升解通瘀颗粒是全国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的经验方,具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及其并发的病变是冠心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且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血栓形成、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仍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其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及在冠心病血小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制剂抗血小板作用;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抗血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中医证候与病因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49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时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构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及病因信息数据库,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及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证型中占比例最高的原发病均为高血压及糖尿病,其他原发病在各证型间比例上有差异,心肾阳虚证及阳虚水泛证中糖尿病的比例高于其
目的: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中医诊疗方案对1-2级高血压(低、中危)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的高血中医诊疗方案的建立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对中医诊疗方案治疗1-2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研究对象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科门诊及从北京市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
目的:观察加味参附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评价总体疗效,观察两组心功能分级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病人的心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具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预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设计制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建立病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结合证素辨证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侯分布规律。结果:共收集2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72例,男女比例为1:1.38。患者平均年龄为72.84±10.632岁。因子分析结果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高达2250万人。而心衰指南指出利尿剂是标准治疗心衰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心衰治疗中起关键作用,恰当使用利尿剂是任一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措施的基石。但是利尿剂可以引起电解质紊乱、神经内分泌激活、低血压、氮质血症、利尿剂抵抗现象。同时引起痛风等不良反应而患者不能耐受。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对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等重要方面确有西医治疗无法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