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合焓在吸收、蒸馏、和萃取等化工分离过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探讨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二元溶液体系的混合焓的可行性,假定纯组分的蒸发焓能够算得相当准确的时候,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是否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混合焓。应用新开发的基于全原子的TEAM 力场,采用NPT 系综,我们计算了几个具有典型二元溶液体系的剩余焓和剩余体积。我们考察了含非极性与非极性的混合体系。计算结果表明含非极性与非极性成分的混合体系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40;天津大学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焓在吸收、蒸馏、和萃取等化工分离过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探讨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二元溶液体系的混合焓的可行性,假定纯组分的蒸发焓能够算得相当准确的时候,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是否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混合焓。应用新开发的基于全原子的TEAM 力场,采用NPT 系综,我们计算了几个具有典型二元溶液体系的剩余焓和剩余体积。我们考察了含非极性与非极性的混合体系。计算结果表明含非极性与非极性成分的混合体系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很接近。
其他文献
在本研究中用分子量为4000 的聚乙二醇(PEG4000)改性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二乙烯基苯共聚的多孔微球(PGMA-DVB),消除了微球表面对蛋白质的不可逆吸附,制备了一种对蛋白质存在可逆的疏水性互作用的新型介质。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胰蛋白酶作为模型蛋白,研究了改性后微球对蛋白质的吸附作用。经改性后,微球对蛋白质的作用表现为可逆的疏水相互作用,蛋白质活性收率达到98.7%。因此,PEG 改性的PG
本文对可再生两水相体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合成出带有光敏感基团及两性离子的高聚物,能与Dextran 及PEG 形成两水相体系,在光作用下或温和pH 诱导相分离。这种体系可克服热促相分离而造成生物分子的热分解,并可提高聚合物的回收率。
在30kW 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三种中国西部煤的燃烧实验,考查了燃烧温度,空气分级,空气过剩系数,固体颗粒循环料率和煤种等因素对NO、N2O、SO2 等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空气分级可显著降低高挥发分煤种NO 的生成量,但对N2O 影响不大;增加空气过剩系数同时增加了NO 与N2O的排放;固体循环料率增加可显著降低NO 生成量,N2O 略有增加;燃烧高阶煤生成较多N2O,低阶煤的NOx
本文对依托于催化介质微观与宏观结构的多相流动反应器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对依托于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相变型化学反应器研究和依托于催化剂宏观结构的气液逆流加氢反应器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比较并讨论了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NHM 和野生诺卡氏菌腈水合酶的产物耐受性和热稳定性,提出了这两种菌株在研究腈水合酶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条件下腈水合酶的失活曲线,考察了腈水合酶在无水合反应条件下的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腈水合酶稳定性比较差,与野生诺卡氏菌表达的腈水合酶相比,在相同条件下的失活动力学常数要大两个数量级。因此,野生诺卡氏菌更适合于工业生产
本文用不同的金属盐溶液对中孔硅胶进行了改性,进行了吸附水蒸气动力学实验和脱附活化能的测定,讨论了表面改性对硅胶的吸湿性与脱附活化能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与原始的C型中孔硅胶相比,经CaCl2或LiCl改性的硅胶,在RH<80%范围内,其吸湿性能明显增加,其脱附活化能也增大;(2)由于Ca离子的极化势大于Li 离子的极化势,因此水分子在经CaCl2改性的硅胶上的脱附活化能要大于其在经LiCl改性
采用浸渍法和单层热分散法制备了以γ-Al2O3 负载AgNO3 的π-络合吸附剂,表征测得单层热分散法制备的吸附剂AgNO3 分散阈值达0.094g/gγ-Al2O3,优于浸渍法。以噻吩正辛烷溶液为模型,研究了环境条件下AgNO3/γ-Al2O3 深度脱除噻吩的性能,通过吸附等温线模型推算出最大平衡吸附容量为0.018mmolS/g。此外,实验发现用浸渍法在AgNO3/γ-Al2O3 上负载少量C
焦化废水是一种较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目前国内大多数处理厂都采用多采用A-O 和A1-A2-O 等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但这些工艺处理存在着出水COD 和N NH . +4 不能同时达标排放的问题。A1-A2-O-M 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复合工艺)是在A1-A2-O 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M(复合生物膜反应器),该工艺路线是通过A1 对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改变部分难降解物质的化学结构,提高废水的可生化
本文报道了对2,6-二乙酰基吡啶合成方法的改进。改进的内容及结果:以2,6-二羧酸吡啶为原料,经过酯化和克莱森酯缩合,合成了2,6-二乙酰基吡啶。在合成2,6-吡啶二羧酸二乙酯时,比较加入与不加入DMF的结果,改进的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4h,降低了反应温度20℃;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克莱森酯缩合反应,收率为81.5﹪(文献:63.1﹪)。
以ODA 和HQDPA 为原料,以DMF 为溶剂,合成聚酰胺酸(PAA)。实验以粘度为指标,研究了合成PAA 过程中各实验条件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反应温度为10℃,单体比为1.02︰1,反应时间为6h。利用此最佳条件可制得高相对分子量的聚酰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