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作用下尼龙11与聚偏氟乙烯共混物的结构研究

来源 :200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尼龙11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共混物的DSC曲线有两个熔融转变和结晶峰,表明尼龙11与聚偏氟乙烯不相容且不能共晶.应用Ozawa方程和莫氏方程分析了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聚偏氟乙烯和尼龙11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210.153kj/mol和-253.698kj/mol;并利用高真空强静电场装置对共混物薄膜进行处理,研究了共混物结晶行为和结构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子复合和增塑的方法对PVA进行改性,实现了PVA的热压成膜,为PVA的吹塑成膜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本文研究了聚丙烯/铁混合体系碾磨粉碎过程,结构和粒度分布的变化,描述粉碎过程和粉碎机理.
本文介绍了“软刻蚀”的概念,并介绍了PDMS弹性印章的制作过程为:首先用光刻、微机械、电子束刻 蚀等方法制造加工PMDS用的刚性模板,将室温为流体的PDMS加入交联剂,然后浇铸在模板上.用UV光照或热处理数小时,使其交联,将固化PDMS的轻轻拨下即成.
为了进一步研究SCCO对高聚物玻璃化温度的影响,本文调节SCCO处理的温度和压力,得到不同的薄膜表面结构.
本文对PP-g-(GMA-co-St)本身的相结构及其生成微相分离结构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
本文确定了氯乙烯(VC)-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物的K、α值,建立了分子量模型,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PP和PA1010组分比为90/10的共混物在不同共混时间下的一系列电镜照片进行比较分析,看到,3分钟之前颗粒尺寸减小,聚合物颗粒的破坏占主导,该点过后随着共混过程中分散的颗粒被强制碰撞而结合的几率增加,颗粒尺寸又会增大颗粒间又重新结合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尺寸,这种破裂和结合最终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从而使颗粒尺寸及分布趋于相对稳定.形态的发展变化必然会被总体的弹性模量所反映,5分钟之前,模量
本文利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高接枝率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接枝丙烯酸(LLDPE-g-AA),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对接枝物的热性能,结晶形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粘结性能进行了表征.
本工作主要研究了消旋聚乳酸(PDLLA)、高左旋度聚乳酸[L PLA]和左旋聚乳酸(PLLA)三种样品在0℃、25℃和37℃下分别老化不同时间的玻璃化转变行为,使用调制式示差扫描量热(MDSC)技术测定了它们和T和过剩松弛焓(ΔH.
本文选取八烷基取代聚噻吩(P3OT)、十二烷基取代聚噻吩(P3DDT)和十八烷基取代聚噻吩(P3ODT)作为研究体系,采用溶液掺杂(无水FeCL的硝基甲烷溶液)的方法[11,12]进行了P3ATs的粉末样品的固态掺杂实验.同时,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掺杂样品进行表征,并且进行了电导性能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