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转变的三个阶段

来源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淮河研究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213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淮北大堤,它是淮北平原的防洪屏障,是淮河流域最重要的防洪工程之一,为一级堤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北大堤经过复堤加固、除险加固、集中加固三个阶段的修建工作,使淮河干流防洪体系不断完善、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由最初的地方政府负责转变为项目法人负责制,有机地将建设和管理相结合,基本建设程序、施工管理等方面不断得到提高,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兴建平原河道型水库.这一治水新思路,不仅能彻底根治支流中下游低洼地洪涝灾害,而且有利于避害趋利,变对抗为适应,对洪水进行资源化管理利用,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发展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是巨大的,有利于促进老重灾区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本文介绍了三河闸工程管理的技术进步,三河闸管理处水利工程管理紧紧围绕“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这一主题,坚持“安全、效益”两手抓,在工程管理中不断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在工程检查观测、维修养护、除险加固、防汛防旱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从白沙灌区的实际出发,根据灌区工程现状,提出了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工程维修,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学习先进技术,发展喷灌、滴灌、微灌,搞好井灌;在确保工业供水的情况下,力争把农业用水的水价降低到最低限度.与此同时,还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灌区管理人才,改革陈旧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建立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探索出一条白沙灌区改革的新路子.
本文在对公益性水利项目财务特征、经济学特征、项目管理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项目法人的主体特征,明确对责任主体、对流域机构在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中的地位进行充分阐述,并对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项目法人应是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以公益性为主的流域控制性工程,应以流域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的建设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建立起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经营全过程的管
本文就2002年汛期南四湖地区的降水特点及影响南四湖区降水偏少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历史同期降水特少年份的降水特点和影响旱涝的气象原因作了一些探讨.
本文介绍了2001年入春以后,淮河流域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少有的旱情,洪泽湖接近干枯,淮委紧急会商江苏省防汛抗旱部门,决定利用沂沭泗水系出现的一次强降雨过程,南调沂沭泗水系洪水补给淮河水系,经过15天的"引沂济淮",有效缓解了淮河洪泽湖地区的旱情,极大地改善了洪泽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本文分析了2002年南四湖流域的水情特点、旱情特点及干旱成因,提出了抗旱减灾的对策,研究表明,应尽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本文对流域机构建立水权市场的组织机制和价格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多级水权市场,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手段协调运作,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概述了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的背景和决策过程,分析了补水后的显著效益.着重总结了生态补水经验,提出了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的成功是流域机构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的有益尝试,是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科学决策、超前谋划、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理念的具体体现.文中也启示了以颁布为契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依法保护水资源,提倡节水意识,更新观念,实践治水的新思路.
本文简述了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需求性和法制性,描述了谨慎制定工作文件及其出台的过程.叙述了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成立后,以科学防控、依法防洪新理念,主动迎战2003年大洪水,开创了淮河防汛新局面.提出了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在新时期面临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索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防汛手段,加强制度化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依法防洪、统一调度的途径.研究分析了行蓄洪区建设的治理思路和以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