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和适应征.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男4例,女7例.年龄17-57岁,平均36.8岁.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和适应征.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男4例,女7例.年龄17-57岁,平均36.8岁.
其他文献
目的 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临床比较常见,保守治疗对功能影响较大,故推荐采用手术治疗。但如何有效固定基底部粉碎骨块,临床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常规的手术方法均为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微型骨板内固定,但该方法存在固定不牢靠,术后需辅助石膏托外固定。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动态观察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模型早期(6、24、72小时)及脊髓损伤患者DTI相关数值的变化以及脊髓纤维束图像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后的Allen′s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从12.5、25和50mm高度落下制作轻、中、重度脊髓损伤打击模型,在伤后6、24、72小时,分别进行DTI脊髓纤维图追踪(fiber
Objective: FoxA transcription factors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rsal axial structures and required for format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s, which also regulate the hypertrophic chondroc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会阴区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科室组建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管理团队,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分别有医生、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收集2014年住院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发生会阴区水肿的患者资料,并对患者发生会阴区水肿的情况采用4个阶段18个步骤的RCA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主要原因包括:术中体位摆放、术中牵拉复位手法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关节镜下松解喙肩韧带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效果。方法 自2012年4月—2013年6月间,对46例肩关节镜治疗的肩峰撞击征患者随机分组:A组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清理+喙肩韧带松解组(23例,完整随访17例),B组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清理+喙肩韧带切除组(23例,完整随访18例)。
目的 近年来,随着车祸、高空坠落伤发生率的剧增,跟骨骨折的发生率也相应的增加,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相对较为棘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手术治疗不当,可能产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为探讨跟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 手术切除骨化病灶、扩大椎管减压是治疗OPLL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颈椎OPLL患者37例,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
目的 在序列直径的氧化钛纳米管(TiO2-NT)中加载锶(Sr)形成不同直径的NT-Sr涂层,从成骨和破骨分化活性评价材料的骨整合活性.方法 运用阳极氧化的方法,纯钛表面经10v,40v和60v电压处理形成直径不同的TiO2-NT涂层.通过在Sr(OH)2溶液中水热的方法将Sr加载到TiO2-NT形成不同直径的NT-Sr.在体外实验中,骨髓单核细胞(BMMs)培养到样品表面行破骨诱导分化培养,观察
目的:在临床工作中,NPWT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创面,其重要的机制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但是关于肉芽组织质量的评定确没有被报道过。本课题拟通过评定负压状态下感染创面中肉芽组织的质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来揭示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全方位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3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胫骨远端全方位固定治疗,同时加强术后切口处理.结果 经胫骨远端全方位固定治疗后愈合时间3~16个月,优20例,良8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胫骨远端全方位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效果满意,患肢功能恢复理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