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西部MIS 11-12中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的变化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11 wa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analogue climatic scene to the present-future interglacial on the basis of the lower natural insolation variations,however,the greatest contrast between MIS 11 and 12 can not be explained and modeled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ilankovitch theory.The actual environment and variations during these periods need to be understood comprehensively.
其他文献
The cyclostratigraphic record of astronomically forced climate change,when tuned to an astronomical solution,provides a high-resolution AT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TS is well underway for the Cenozoi
明塘剖面位于贵州省罗甸县,它发育于大贵州滩的北部斜坡。大贵州滩从晚二叠世低起伏的浅滩发育至中三叠世的镶边孤立碳酸盐台地。大贵州滩上出露了从台地内部到盆地相区的一系列剖面为高精度地层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此报道了明塘剖面的牙形石及碳同位素的初步结果,作为关刀剖面的补充研究。除此之外,该剖面也进行了高精度的碳同位素研究工作表明δ13C呈现出3次正漂移和2次负漂移,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剖面存在广泛的可对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地质系、意大利米兰大学地质系等合作,于2010年-2012年在巢湖马家山地区开展了科学发掘。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南陵湖组中上部进行了详细的自然层分层、编号、观察和描述,建立了区内不同地点之间的相当层位的岩石地层对比关系。经过三年的系统发掘,共得到了约80条爬行动物骨架化石和相当数量的鱼化石,其中很多标本保存
在早三叠世时期,安徽巢湖地处下扬子海碳酸盐缓坡沉积区较深水区域,因而其地层记录完整,化石丰富,是进行早三叠世地层、古生物、沉积、地球化学、生态系统演变等地质过程及相关环境事件的最有利区域之一。巢湖地区贯穿整个下三叠统的化石记录包括牙形石、菊石和双壳类,因而它们能为早三叠世群落演变过程研究提供完整信息。通过对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各门类和多门类化石群落及其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结合这一时期各类特征性的沉积和古
自2010至2012年间,北京大学及其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对安徽巢湖马家山地区进行的系统发掘中发现了多件海生脊椎动物标本,以巢湖龙为主,同时发现了多件与之伴生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化石。除巢湖龙动物群外,我国华南地区已经报道了三个高度分异的海生脊椎动物群落,晚三叠世卡尼期的关岭动物群以保存数量较多、个体较大的鱼龙类、海龙类和鳍龙类中的豆齿龙分子以及目前已知的早古老的龟化石为特征。关岭动物群中海生爬行类的
安徽巢湖北部平顶山——马家山一带下三叠统出露连续、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我国早三叠世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该地区早三叠世古生物的研究表明,该地区早三叠世古生物组合特征变化明显,菊石和双壳化石自下而上均有产出,鱼类在和龙山组和南陵湖组中有产出,鱼龙化石在南陵湖组中有产出,藻类化石在和龙山组和南陵湖组中有产出。巢湖生物群化石组合中既有初级生产者藻类,又有不同级别的消费者,表明该时期巢湖地区已形成了较为稳
本研究利用国际大洋钻探IODP 323航次的U1340和U1344井位岩心样品,开展了近4.3 Ma以来的高分辨率放射虫动物群演变研究,分析放射虫种类地层分布和化石带特征,首次建立白令海放射虫生物地层及年龄框架、分析放射虫组合和特征种变化与北太平洋古水团活动的关系、探讨白令海上新世以来古生态环境对过去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与北太平洋环流分布和低纬度海区环境变化的关联.研究结果为高纬度海区的生物地层学发
对四川宣汉盘龙洞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所发现的一个新的牙形类化石集群进行了研究,经初步鉴定,为与Pseudofurnishius具有亲缘关系的新属.本文系统描述了该新属的Pa型分子并按照齿台形状的差异将其分为三个类型:Ⅰ型的齿台呈近似椭圆形,齿台末端呈钝圆状;Ⅱ型的齿台呈方形,齿台末端稍微发育,呈尖锐角状;Ⅲ型的齿台中间发育较差,而齿台末端强烈发育后齿耙。并与早、中三叠世的Furuishius,Eu
钻孔ZK201-2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市三角镇,本文对沉积物样品中有孔虫、介形虫、硅藻进行了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结果,认为ZK201-2孔位置经历了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两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其界线位于35.0m.该段硅藻丰度仍较低,往上海水、半咸水种减少,淡水种增多,以淡水种为主,无有孔虫、介形虫。推测为全新世海进前期的湖泊沉积。推测该段为海平面降低后的潮坪沉积。三角洲平原相该段岩性底部为耕植
对上海奉贤DY03孔222m长的沉积物柱状样样品进行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结合颗石藻、孢粉等其它古生物学资料,重建了晚新生代长江三角洲南部沉积环境变化。钻孔较深层位未发现有孔虫出现,仅孔深60m以上发现有孔虫断续产出,在60-40m与24.6-2m两层位有孔虫产出较为连续,尤以24.6-2m有孔虫丰度较高。有孔虫群落在60-40m层位呈现了其沉积环境由滨岸演变为浅海、又转变为滨岸的演化序列。有孔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