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宁波市气象资料和近10a地质灾害实况资料,分析了宁波市降水特征特别是暴雨特征,并结合强降水资料分析了宁波市地质灾害与强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热带气旋或强对流等天气系统的过程雨量超过100mm,宁波境内就可能有地质灾害出现;过程雨量超过200mm, 宁波境内多处出现地质灾害;当过程雨量300mm,山区均产生山洪或地质灾害.鉴于此,当宁波市出现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应特别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
【机 构】
:
宁波市气象台,宁波,315012 宁波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宁波,31504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宁波市气象资料和近10a地质灾害实况资料,分析了宁波市降水特征特别是暴雨特征,并结合强降水资料分析了宁波市地质灾害与强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热带气旋或强对流等天气系统的过程雨量超过100mm,宁波境内就可能有地质灾害出现;过程雨量超过200mm, 宁波境内多处出现地质灾害;当过程雨量300mm,山区均产生山洪或地质灾害.鉴于此,当宁波市出现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应特别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①小时雨量大于50mm、②日雨量大于100 mm、③连续多日降雨,累计雨量超过200mm、④连续干旱,突降暴雨.
其他文献
当前,钻孔桩应用到基础中还是相当普遍的,其施工工艺决定必然产生大量废弃泥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废浆都未经任何处理而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浪费了废浆中可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本文介绍了废浆成分及其特性,研究了废浆固液分离机理与方法,并通过试验与工程实践手段,验证了固液分离技术的应用情况,同时还对该项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城市地质环境是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本文论述城市地质环境特点,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面临的两类环境问题的概念,即污染和生态破坏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本文还剖析了城市建设中值得注意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这对深化环境问题的认识,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和地质灾害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温州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暴雨频繁,山区遍布村落民居,人类活动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或出现泥石流隐患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对温州目前存在的泥石流隐患进行分析,发现如下特征:一是相对高差小、沟床比降大、流域面积小、流域形态独特、两侧山体坡度大;二是大部分泥石流发育在风化强烈的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沉积相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和侵入岩中;三是多数泥石流多分布在断裂交汇处,其形态与地质构造、地貌格局相一致,主
在区域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场地污染源分布特点,选取某废旧电子拆解场地布设包气带精细剖面,进行包气带理化性质、矿物成分、Cd重金属及其相态分析与测试,分析各Cd重金属在剖面上的检出及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不同形态赋存特点,利用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解析包气带中重金属污染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废旧电子拆解区包气带中Cd具有较为明显的污染特征,包气带中Cd赋存形态以离子态为主,Cd各相态之间相互转化能力较强
天台县因其独特的地貌环境及地质条件,县域内地质灾害频发,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对县域内的小流域进行了调查以便摸清区内泥石流隐患的级别,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县域内泥石流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重点的突出了地质环境对泥石流灾害的级别、规模等的控制作用;从物源基础、构造控制和地貌条件三方面阐释了泥石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并总结了县域内泥石流的成
滑坡滑面的正确厘定是计算滑坡的规模、成因机制分析、稳定性评价以及治理工程实施成败的关键要素与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一处典型蠕动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地表变形特征、岩土体特征以及深层位移监测等成果的分析,综合分析确定了滑坡最不利的可能滑动面,为下一步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浙东南沿海丘陵山区类似蠕动型滑坡滑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实施地质灾害搬迁,将彻底改变安置群众居住、生产和生活环境,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金华市近几年地质灾害搬迁缓慢实际,针对搬迁工作职责不明确、地方政府缺乏能动性、干部群众积极性不够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明确搬迁职责,提升部门和乡镇政府工作积极性;强化担当意识,用好用活土地复垦、节约奖励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地质灾害搬迁力度;加强舆论
三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已经对该地区社会的安全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在收集三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资料和野外工作、考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三门县2012年"海葵"台风、2013年"菲特"台风及历年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及特征、发育规律、分布空间的对比分析,总结三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为小型崩塌、滑坡,其次偶发小型泥石流,并提出应急防治经验.其研究成果为三门县制定合理有效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减灾对
地面沉降灾害的致灾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但是又由于具有渐变、累积和衍生的特性,这使得地面沉降灾害成灾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从而加大了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困难.本文基于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灾害成灾机理分析,对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损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河道底泥是污水以及废物排放以及农田土壤的重金属的吸附体和纳污场.根据2002-2005年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数据资料,开展了杭嘉湖-宁绍地区河道底泥的地球化学调查.本文以嘉兴地区河道底泥重金属特征为例,对汞、镉、铅等重金属的环境生态影响进行了数学定量评价,评价发现有较多河道底泥重金属富集甚至污染严重,可对水等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对河道疏浚和底泥的利用应采取科学评价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