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云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西北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降水云个例,通过对各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夏季祁连山地区复杂地形对云和降水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形的抬升增强了云的发展;地形的作用也改变了云的降水特征,甚至使降水的主要机制也发生改变.研究也表明,复杂地形也影响到了对云的微物理特征及发展机制,冰相微物理过程得到显著增强.
其他文献
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检验是一项既重要而又困难的研究性和业务性问题.本文利用2003年在试验区获取的对流云人工增雨期间的雷达和降雨资料,采用成对对流云试验方案,进行了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评估.
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的部分产品检验了火箭增雨的效果.文章围绕影响区和对比区的设置、作业单元的选择、雷达数据、数据的读取、数据处理、双比分析等进行了论述.
P.V.Hobbs对美国中纬度气旋云系结构观测后,很多学者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近年来云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发展很快,希望用模拟来研究云、降水物理过程,以弥补实测资料不足的缺陷.因不同地区降水云系结构不同,不易获取得空地一体化的观测资料.各地气象和地形条件不一样,云和降水的条件不同,降水的微物理特性也不会相同.云雾物理专家呼吁建立一长期稳定科学示范基地,加强对当地云的结构、降水过程、机理的观测研究,深入
本文把聚类分析的显著性检验引入原有的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中,从而使得聚为一类的站点相似度更大,站点分区更客观,更合理,使聚类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利用这一方法对河南10月飞机增雨作业10次个例进行效果评估.
本文利用区域控制法对青海省河南县的自然降水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青海省河南县1997年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效果检验,给出了1997年该地区的年度增雨效果.
本文对卫星产品在东北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分析应用进行了论述.文章介绍了相关资料及方法;阐述了高空冷涡及地面气旋的发展;对急流云图及水汽图像进行了分析;对人工增雨过程进行了总结.
本文应用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宁夏半干旱地区雹云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产生降雹的可能性,得出了宁夏地区冰雹云降雹的警戒判据.并通过分析防雹作业前后冰雹云回波高度和强度的变化,分析了利用新型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效果.为利用RYI-6300型火箭进行人工消雹实时作业和作业指挥提供依据.
本文在总结宁夏与人工增雨作业密切相关的云和降水学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宁夏层状云的降水特点以及层状云的宏、微观特征,并从宁夏层状云液态水含量分布、自然降水效率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宁夏层状云的降水潜力,并由此认为宁夏降水性层状云的过冷水资源比较丰富,人工增雨潜力较大.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是一套可以连续观测记录,实时显示的光电测量系统.本文利用1992年6月21日一次西风槽天气过程(后部)的PMS资料,对云内和云外温度的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重点对云团边缘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
本文介绍了人工增雨综合技术集成开发的设计原则和主要特点、组织结构、子系统功能以及主要研究开发的业务化应用模块.该系统利用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化应用研究开发,采用综合集成技术,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工增雨业务技术集成框架,开发了集旱情分析、天气预警、作业预警、作业方案决策、实时指挥和效果检验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业务技术集成系统.该系统还研究开发了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