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GRACE时变重力场的高阶系数系要是噪声,直接影响着其反演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为了降低高阶系数误差的影响,选择高斯滤波进行平滑。由于在经度方向上出现条纹状信号,因此需要对GRACE球谐系数进行处理,采用去相关误差滤波技术能够有效消除位系数中的相关误差。利用43个月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结果显示曲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具有较强的减少趋势,面对于尔部地区冰盖质量增长幅度则比较平缓。
【机 构】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30 辽宁工程技术人学 辽宁 阜新 123000 中国测绘科学研
【出 处】
:
全国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RACE时变重力场的高阶系数系要是噪声,直接影响着其反演的南极冰盖质量变化。为了降低高阶系数误差的影响,选择高斯滤波进行平滑。由于在经度方向上出现条纹状信号,因此需要对GRACE球谐系数进行处理,采用去相关误差滤波技术能够有效消除位系数中的相关误差。利用43个月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结果显示曲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具有较强的减少趋势,面对于尔部地区冰盖质量增长幅度则比较平缓。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中尺度η坐标暴雨模式,采用常规报文资料作为初始场,对2003年7月8日-10日的一次江淮地区暴雨过程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模式对降水场模拟结果同实况基本相似,模式对暴雨的位置、强度、中心都有较好的预报,TS评分较高;对水汽通量及其散度、涡度、散度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得出暴雨产生前物理量分布的基奉特征,对暴雨的预报有明显指示意义。
2009年7月30日12-17时,上海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暴雨过程,其中上海中心城区、松江、青浦、闵行等地下了大暴雨,致使道路严重积水,民居、工厂、地下设施进水,造成了较严重的灾害。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卫星、雷达资料及华东区域中尺度同化资料分析这次大暴雨过程发现:本次大暴雨过程是西风槽和南海季风爆发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高空层结不稳定是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a-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强烈发展的r-中尺度对流体与
本文针对2009年11月9日发生在浙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宁波市气象台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较好的反映了强对流云团是在特定天气背景下原地发展加强而成;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较好地反映高空风场和水汽输送情况,雷达回波形状和径向速度特征变化揭示了强对流天气发展消散规律。
2010年早春浙江出现了历史罕见连阴雨天气,具有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过程总雨量创历史最高记录等特点。本文通过客观分析资料对连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热力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同期对比,结果表明;(1)乌拉尔山地区长波脊脊前偏北气流为连阴雨产生提供了冷空气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有利于在其西北侧建立持久稳定的水汽通道。(2)高空西风急流出现分支,浙江位于北支急流轴南侧的高空辐散区,北支
应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天气图,对上海市奉贤区2010年7月1~2日出现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式、垂直运动、大气层结稳定度、暖(高温)平流进行分析,指出奉贤出现高温的大系统背景为副热带高压,局地影响条件为西南风及其上风方大面积的暖(高温)平流不断向上海南部输送,同时给出了当地预报高温的具体分析思路。对此次高温天气过程的研究,有助于基层台站预报员对局地高温的认识,为高温的提前预报和早期预警提供服务
本文采用一个可编程逻辑阵列式(PLA)的多线程控制结构实现了并发处理多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点基数据,串行生成多种雷达产品的策略;通过设置关键产品处理权传递和计数器的方式解决了某些产品并发处理时消耗较多计算机资源、易引发系统崩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易于扩展雷达站点与雷达产品算法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综合处理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多种成熟可靠的天气雷达产品,可方便进行后续算法的扩展和新雷达站点的扩充,不仅
本次研究特别选取2005年10月17日河北地区一次晴天条件气溶胶飞机探测资料(PMS资料),分析不同城市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尺度谱分布的变化特征。以及初步讨论了该次探测气溶胶数浓度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0月17日这天,石家庄、邯郸地区污染严重,除了受局地工业捧放的影响外,观测当天小风、受轻雾、霾的影响,观测时间在傍晚,人为活动频繁,污染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很高,在边界层内最高值均达104量级。基于美
在面对过于依赖数值预报的今天,我们依据不同数值模式的特点,开发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信息处理和综合诊断分析显示平台i在发挥数值预报与主观经验预报的各自优势方面,通过该平台的使用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总结了以“要素场直接解读、物理量诊断分析、天气学诊断分析、多模式集合解读、时效连续对比的可信度和系统动态调整分析、近日类比分析”等的主观精细解读分析方法,在预报业务工作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天气预报水平有了较
本文根据南京地面观测站1951-2007年雷暴日资料,对南京的雷暴初、终日分布、雷暴日年变化、气候趋势特征、月变化和月雷暴发生概率等进行了分析,得出:雷暴初日有所提前,而雷暴终日在缓慢推迟;南京年雷暴日呈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约2天;月雷暴发生概率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和月均雷暴日变化特征一致,7月雷暴发生概率最大,为O:32。同时基于雷暴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问题,探讨了南京雷暴日和温度及降水量的关系
雷灾呈现出空问范围广、受灾面积扩大、受灾对象增多等新特点.由于目前国内比较缺乏对雷电的分析和预测研究,与国外相比在闪电资料的应用研究方面还相对落后,并没有成熟的可用于预报的诊断技术和预报产品。因此,结合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利用闪电数据的特征,开展闪电探测数据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扬州市雷电探测记录为实验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聚类;根据雷电数据的特点,建立雷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