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调查取样,分析了近年来东北旺乡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产量、施肥量水平.对比分析了中德项目试验地土壤肥力与周围农户土壤肥力的差异及其原因.
【出 处】
:
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调查取样,分析了近年来东北旺乡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产量、施肥量水平.对比分析了中德项目试验地土壤肥力与周围农户土壤肥力的差异及其原因.
其他文献
进行了流入施肥法可行性、流入肥肥效及替代进口试验.结果表明:流入施肥法与人工撒施,均能使肥料在田间分布均匀,流入施肥法比人工撒施增产3.4%,流入施肥法是可行的;日本流入肥和国产复合肥流入施入田间3~4d后,在田间分布都较均匀,日本流入肥和中国复合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相差不大,可用国产复合肥料替代进口;吸附试验表明,施肥5d后,流入肥料和其它氮素肥料中氮素的吸附率达82.5%-89.8%,流入施肥后
通过为期2年的小区(2.8m×1.0m)试验,研究了旱作水稻-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第一季用量1500g·m,以后各季为750g·m)农田土壤C、N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10条·m或20条·m环毛蚓(Pheretima sp.)对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无显著影响,蚯蚓活动未造成土壤C库的衰减,土壤C、N基本维持平衡.接种蚯蚓处理土壤N的矿化作用增强,矿质N含量提高,并主
通过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灰漠土无机磷形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1)新疆灰漠土无机磷以钙磷为主,其中Ca10-P和Ca8-P占无机磷总量的81.5%,Ca2-P仅占2.3%,O-P、Al-P、Fe-P分别占6.1%、5.9%、4.2%.(2)Ca2-P是灰漠土中主要的速效磷来源,其次是Al-P和Fe-P;Ca10-P和Ca8-P是灰漠土的磷库,如何促进Ca10-P和Ca8-P向Ca2-P转化是提高灰漠
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缓释性氮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供试缓释氮肥中的两种增产效果大于尿素,另外两种小于尿素.五种肥料的产量和水稻的吸氮量顺序均为:IBDU>OM>U>GUS>CDU>CK,其中IBDU和OM比尿素分别增产6.24%和3.09%;而GUS和CDU比尿素分别增产6.94%和13.66%.2)施肥9d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最大,依次为:U>OM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硅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cv.G101)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对向日葵生长、叶面积的影响不大,但最大展开叶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并且,在正常水分供应和水分胁迫条件下(-5ba),施硅均明显降低了向日葵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同时,体内硅含量显著增加.
本文通过模拟淋洗试验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对土壤养分控释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腐植酸类物质对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具有保持能力,延缓了土壤中养分释放和淋失的速率;同时对介质的pH有缓冲作用,并能平衡介质中的盐分浓度,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说明施用腐植酸肥料既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又有利于减少施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通过大田与盆试验以及室内分析,研究覆膜旱种稻田生态系统NO排放的机理.结果表明,大田水稻全生育期内覆膜旱种稻田NO的平均排放量(0.96ug.m.h)远远大于常规水稻田的排放量(0.052ug.m.h).盆栽试验覆膜旱种稻田土壤NO平均排放量是常规水田的3.31倍.不论是旱种还是水田,只要增加硝态氮源,土壤NO的排放就极显著增加.氮素形态对土壤NO排放量贡献的大小顺序为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土
本文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讨论分析江苏化肥生产现状,提出江苏肥料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通过11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灰漠土中土壤与肥料的供肥能力、磷肥肥效的变化,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灰漠土磷素含量、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1)灰漠土的自然供磷能力为102.3%,呈逐年下降趋势,肥料的供肥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土壤与肥料的供肥能力每年下降和上升3.59%,年度与供肥能力间的关系达显著相关.(2)磷肥平均利用率为25%.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提高,磷肥利用率则降低,高量有机肥不能
利用薄层水流中电解质脉冲迁移特性分析,建立电解质脉冲在水流的迁移的数学模型,用拉普拉斯变换计算出解析解.通过初值确定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了有关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此数学模型是可行的,有可能用于测量和研究水流速度、泥沙含量及溶质在水流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