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菌群的影响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气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方法进行吸痰对其肺部感染菌群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抽取ICU气管插管患者40例分为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两组,结果:密闭式吸痰组患者痰液标本检测的阳性率明显 低于开放式吸痰患者;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开放式吸痰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开放式组患者。结果 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对该类患者的肺部感染。结论 密闭式吸痰可以部分预防继发性肺部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肺炎提供合理化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美国BD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以进行检测。
目的 研究miRNA在巨噬细胞生长发育中的表达谱和作用 方法 采用microarray方法研究骨髓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的第0、3、5、7天中有明显变化的miRNA,并用TargetScan和MeSH数据库预测分析这些miRNA调控的转录子,使用miRanda和精密通路分析(IPA)系统进一步研究与巨噬细胞功能性分子表达相关的miRNA.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导致精神障碍的原因,如何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 3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真菌40 株,念珠菌属24例(60%),曲霉菌12例(30%),其中同时检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有3例、2例、2
目的 探讨持续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脓毒症患者293例,收集患者入院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等和基础疾病等数据,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预后的价值。
目的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是白色念珠菌附着于活体组织或非活体组织表面,由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基质包裹而成的菌细胞群体。作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慢性难治性特点与其形成的生物膜密切相关。生物膜的诸多生物学特征与其游离菌形态有明显不同。
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呼吸道常见感染性疾病。人冠状病毒(HCoV)尤其是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本研究致力于明确我国华中地区成人CAP住院病人的病原学特点和HCoV的流行病学特征,为CAP经验性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为应急处理新生冠状病毒相关传染病提供理论支撑。
目的 探讨递进式体位训练方法在脑卒中卧床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住院脑卒中卧床患者102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递进式体位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间、住院天数、跌倒坠床、卒中二次复发、并发肺部感染、压疮发生率,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不仅如此,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在综合性门诊中,通过时间的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住院患者可达20%~50%,因此,本文分析对比了护理干预在焦虑症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7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焦虑症合并新血管疾病患者之中随机选择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 观察改变溶液的pH值对七叶皂苷钠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留置针)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10月我科住院行颈、腰椎间盘微创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需要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120例,年龄在35岁-70岁之间,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七叶皂苷钠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案为5%葡萄糖250ml溶液中加入七叶皂苷
目的 总结评价一例侵袭性肺曲霉病合并纹带棒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总结护理体会:抗真、细菌药物的用药护理,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抗真菌药物及利奈唑胺抗细菌药物使用时,禁忌与其他药物同时输注,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症护理,(1)发热护理,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注意受凉保暖。(2)咳嗽咳痰护理,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掌握吸痰的时间及技巧。(3)口腔护理,每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