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为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北界,是中国大陆内部一条大型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也是我国西部地震活动性较强区域,具有规模大、地震频发等特点。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对于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运动特征,在断层滑动分布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关于该断裂带转动特征的研究目前尚未见。为更合理的认识鲜水河断裂带运动(滑动与转动)特征,本文基于位错理论,考虑断层转动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建立一种描述断
【出 处】
:
第二届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为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北界,是中国大陆内部一条大型的左旋走滑断裂带,也是我国西部地震活动性较强区域,具有规模大、地震频发等特点。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对于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运动特征,在断层滑动分布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关于该断裂带转动特征的研究目前尚未见。为更合理的认识鲜水河断裂带运动(滑动与转动)特征,本文基于位错理论,考虑断层转动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建立一种描述断层滑动和转动的向-位错组合模型。根据矩形断层产状结构,本文编制了描述矩形断层滑动和转动与地表位移关系的C++语言程序;为了尽可能减少模型误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鲜水河断裂带细分为17段,依据所划分子断层几何参数,利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区域2001-2004年的GPS实测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了该断裂带不同分段处的断层滑动和转动情况,最后由正演计算验证反演断层参数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太阳辐射、地磁场变化会导致电离层剧烈扰动,引起电离层TEC的剧烈变化,将会对卫星传播信号产生干扰,严重造成GNSS信号丢失,采用无电离层组合可以消除电离层一阶项延迟的影响,残余的电离层高阶项延迟误差仍然影响GNSS导航与定位。利用GPS 探测和分析电离层TEC已成为研究电离层特征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2015-06-22—24期间的太阳活动对全球电离层以及地磁场的影响,选取不同纬度分布的I
基于北斗/GPS伪卫星的室内定位技术可有效改善室内导航信号覆盖性和卫星几何构型。由于室内复杂环境与导航信号的作用机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室内定位的稳定性、可靠性、高精度仍是技术瓶颈。针对导航伪卫星信号在室内传播时面临的功率衰减、多径衰落等问题,在室内通信信道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伪卫星信号体制的特点以及室内传播的应用环境和约束条件,提出了能够描述室内伪卫星信号路径衰减特性的修正信道模型,其次运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冰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物质流失。其中在以青藏高原为主的高亚洲区域,因山岳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而成为物质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此外,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的冰川变化对于区域水文循环以及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该区域的冰川变化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大多用一个或多个验潮站的平均海平面来确定本国高程基准的起算面,由于海面地形、局部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高程基准不在同一个重力等位面上,这对不同国家高程数据的共享和对比极为不利,因此统一不同高程基准非常重要。由于许多地区被海洋分隔,无法通过重力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高程基准的联测,即便有的地区在同一大陆上,高程基准联测的工作量也比较大。
随着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论证,大的地震能够引起电离层参数变化(比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同时电离层在低纬地区和赤道区域相较于高纬区域会产生更加明显的背景变化,而中国低纬地区正好处于赤道异常区附近,易受到北驼峰的影响,同时这片区域又是地震多发地区,因此研究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北驼峰正常背景变化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利用中国大陆陆态观测网(CMONOC)GPS台站原始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函数对中国区域电离层
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自2004年登陆火星以来,已在火星表面行驶40余公里,基于太阳敏感器的航向确定技术为火星车的安全行驶发挥了重要作用。火星车采用16°视场的Pancam相机作为太阳敏感器实现测日定向,以改正IMU随时间飘移产生的航向累积误差,提高航迹推算的精度。
为了监视变形体的位移情况,需要对变形体进行监测,这是保证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相比于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GPS变形监测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较大的工作范围、全天候以及自动化高的优点。但变形监测对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处理好GPS本身获取数据和变形监测数据序列之间的关系,满足形变目标的监测需要。
利用第23太阳活动周DMSP 卫星数据,对南半球高纬(≥60°S)、840km高度附近的极区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太阳活动依赖性进行研究,并定性分析可能的影响机制.离子上行强度包括离子上行数密度、数通量、上行速度及上行发生率.统计表明:离子上行强度的四个方面对太阳活动变化的响应特征并不一致,其中,上行数密度、数通量与太阳活动性呈正相关关系(相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90),二者在太阳活动水平高与低
庞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影响其周围的气候,也影响整个亚洲甚或全球的气候,而且本身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但高原上气象观测站点极为稀少,降水资料奇缺,难以完整、深刻地认识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