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近30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干旱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季气温高,空气干燥,风矢量大,干平流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结论,总结出内蒙占地区的几个产生干旱灾害的定量化指数,风干指数、干燥指数、沉降指数、降水指数等.应用这些指数建立了干旱持续的定量化预报方程.并建立了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业务预报系统,制作干旱持续期的趋势预报.在业务应用中和干旱趋势预报服
【机 构】
:
内蒙古气象台,呼和浩特,100051 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呼和浩特,100051
【出 处】
:
第六届全国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近30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干旱特征的定量分析,发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季气温高,空气干燥,风矢量大,干平流是造成旱灾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结论,总结出内蒙占地区的几个产生干旱灾害的定量化指数,风干指数、干燥指数、沉降指数、降水指数等.应用这些指数建立了干旱持续的定量化预报方程.并建立了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业务预报系统,制作干旱持续期的趋势预报.在业务应用中和干旱趋势预报服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选取重庆34个测站1959~2001年共43a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李斯方法计算NPP(净第一性生产力),采用EOF及MHF小波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及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最后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分析气温、降水变化对NPP的影响,并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对NPP的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重庆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及NPP空间变
通过对2005年6月26日滇西暴雨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青藏高压与副高之间的两高辐合区南侧以及副高北侧的西南急流区中,中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会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加大了两高之间的上升运动,非常利于强对流的发展;副高北侧的西南急流一方面源源不断向滇西输送水汽,另一方面提供了高能高湿和对流不稳定条件,也会使上升运动加强;中层水汽通量的增大,使中层湿度增加,以及水汽通量的强烈辐合,也非常利
选取西藏藏北高原西部高寒草原植被、中部高寒草甸植被及东南部高寒灌丛草甸植被三个藏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植被类型,结合临近三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分析了这三个典型植被类型地区1999年至2001年旬平均气温、旬降水总量和SPOT VEGETATION卫星十天最大合成NDVI变化特征以及三个典型植被基于SPOT VEGETATION NDVI的生长变化对旬平均温度和旬降水总量两个主要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关系.结
坐落在渤海湾西岸的天津滨海新区是多种不同类型天气风暴潮的多发区,本文将不同类型天气产生的风暴潮分为四类,并研制出以浅海风暴潮为主要特征,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风暴潮的预报方程.为进一步提高该方程对不同类型风暴潮的预报能力,本文将与滨海新区风暴潮有关的渤海沿岸诸站风暴潮资料加入该预报方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利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本区的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本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夏季(7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秋季(10月)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季风携带的南来水汽在高原东侧地区的进退比较缓慢,8月初北扩到40°N附近,10中旬南退出30°N,其强弱和进退异常能影响极端旱
本文以V-3 θ图分别分析了2004年7月10日北京和7月12日上海出现的突发性强对流降水、风暴和川东北的区域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结构特征,并简单地讨论了突发灾害天气的预测原理和分析、预测方法.分析表明,局部的强对流降水天气或区域性大暴雨在V-3 θ图的结构上事先有明显的征兆而可预测;并作为有效的防灾、减灾,相应的城市建设应考虑排水、储水和防风等应急的特殊性措施.
文章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成都市近50年来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大雾日数等气蒙要素资料,同时分析了成都市所辖区(市)县的气象资料、成都市城市规模变化等相关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成都市气候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与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成都市城市气候变化的结果出现了更适合人们居住的情景,即相对湿度减少,盆地特有的潮湿天气有明显改
本文在充分阐述了混沌系统的复杂特性以及关联维数的计算原理基础上,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日持续时段分布为例,具体介绍了如何利用关联维数来判别其混沌性以及如何从单变量时间序列中提取其关联维数,提出了判断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混沌特性及其控制简单易行的方法.
2002年4月15日鲁南地区出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对缓解当地严重旱情起到重要作用.该过程与对流层中下层旺盛的西南气流和切变线有密切的关系,是由地面风场辐合线上强烈发展的中B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采用MM5v3.6三重双向嵌套网格进行了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揭示,由于对流层中下层水汽输送,鲁南地区处于边界层高能舌北端的强对流不稳定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边界层来自海
通过对环高(0311)热带风暴形成、路径、结构及其强度的分析:在2003年8月18日08时500hPa副高南侧,出现-△H24和-△T24是波动特征的表征;在冲绳-干州的8月18日08时-20日20时的500hPa风场演变图得到有东风波在西移;在东风波两侧及其垂直方向有非对称分布的辐合辐散和垂直运动.得到这是一次东风波发展成热带风暴的过程,它有移动速度快,结构浅薄,范围小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