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液体复苏与监测

来源 :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液体复苏是严重烧伤患者成功救治的第一步,值得高度重视。回顾烧伤复苏的发展和现状,必需指出的是,尽管几十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具体包括:1)现存的各种复苏方案虽都有其理论依据,但由于补液公式的固有缺陷,加之复苏观点不一,监测手段各有千秋,最优化的体液复苏公式或复苏溶液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比较;2)尽管许多学者都试图探寻液体复苏的终极目标,但因指标过多有的甚至存有争议而未果,何为烧伤复苏终极目标、其公认的指标是什么,至今未达成共识,直接影响了烧伤复苏方案的制定和复苏监测;3)影响烧伤早期休克的因素中,除容量外,还包括心脏、血管和微循环等因素,因此烧伤早期良好复苏效果的取得,应不只注重容量问题,还应考虑影响休克的其它因素,以形成抗烧伤休克的综合防治措施和监测手段;4)现有复苏模式均为边漏边补的“被动补液抗休克”模式,不能从根本上预防烧伤休克的发生,通过深入研究烧伤早期微血管渗漏的发生机制,发展“主动减漏防休克”的治疗策略或许是今后提高烧伤复苏效果,解决各种烧伤复苏并发症的最终希望所在。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建立重度大型动物烧冲复合伤实验模型,检测烧冲复合伤早期心肺功能的变化,探索复合伤早期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本研究以5g黑索金为爆炸源,分别距爆炸源30cm、50cm、70cm等不同距离致比格犬不同程度的冲击伤,检测其压力峰值,比较犬的大体解剖和肺组织病理切片,建立中度冲击伤的合适距离;并在爆炸后,立即给予凝固汽油火焰达35%TBSA烧伤,从而建立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随机
会议
会议
利用纳米银粉体、聚氨酯粒料等原材料,制备多孔纳米银聚氨酯薄膜,并通过完善制备工艺逐步改进薄膜的理化性质,从而进一步制备双层多孔纳米银聚氨酯仿生皮肤.随着制备技术的进一步纯熟,纳米银聚氨酯薄膜的理化性质、孔径及水蒸气透过率等指标可进一步参照正常人体皮肤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有望制备一种用于覆盖烧创伤创面的双层多孔纳米银聚氨酯仿生皮肤,用于简单快捷的封闭烧创伤创面,防止感染,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或者为后
Severe burns initiate an inflammatory cascade within the gut, which leads to intestinal mucosal injury.Although the Na-/H-exchanger 1 (NHE1) is recognized as a pivotal player in several inflammatory p
目的:观察P311在小鼠浅Ⅱ度烧伤模型中对表皮干细胞迁移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选取8-10周C57BL/6雄性小鼠,应用YLS-Q5超级温控烫伤仪,于不同温度、时间、压力下制作小鼠烫伤模型,进行取材、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判断烫伤深度.(2)、取18只8-10周C57BL/6雄性小鼠,制作小鼠背部浅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6、12、24、48、72h取创面及创周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进一步观察新鲜冷冻血浆(FFP)外敷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3组:新鲜冷冻血浆组(FFP) 21例,湿润烧伤膏组(MEBO)20例,重组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组(rbFGF2) 20例.观察三组用药后第12、15、18天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周后细菌清除率,疼痛度,治疗费用,1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三组残余创面用药后第7、14、21天的
气管切开是挽救严重烧伤,尤其是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以气道大出血最为严重。本文详细总结了并发气道原发性出血的几点原因:肺部感染、气管溃疡穿孔、气道加重损伤、手术因素、咽部护理等。因此,预防性气管切开应慎重施行。选择合适规格的气管套管、避开周围知名血管是减少气管内出血的可靠措施。一旦发生出血,首先保持气道通畅,同时采取措施,建立通畅液路,保证有效循环血量,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