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工选择和杂交育种的实施,使得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等位基因变异迅速降低,这不仅易引起一些病虫害大流行,而且对作物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改良以及遗传学研究都将形成瓶颈制约,日益受到未来农业发展的挑战。野生近缘种是指栽培植物的祖先或与之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物种,它们或生于自然植被中或作为杂草生于田间,由于长期在自然逆境中生存,而多演化为携带抗病、抗虫、抗逆性基因的重要载体,可供育种家利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49-1992年有41种作物利用这些优异野生资源,育成5000多个新品种,为抗病、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作出了贡献。甘薯属作为旋花科的较大属,拥有旋花科三分之一左右的物种,包含了600-700个甘薯近缘种。在这些近缘野生种中,许多具有优异的抗病虫、抗旱、高淀粉和耐盐碱等栽培种缺乏的优良性状。同时,甘薯遗传基础狭窄,甘薯的进化历程还停留在假说阶段,为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异基因,拓宽甘薯遗传基础,探讨甘薯的进化,研究人员对甘薯的近缘野生种进行了形态学、抗病性、抗逆性、细胞遗传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为了使筛选到的优异基因由野生种向栽培种中转移,研究人员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种间杂交:一、有性杂交,通过激素处理、幼胚拯救来获得种间杂种植株;二、非对称体细胞杂交。到目前为止,利用上述方法已经成功获得含有不同供体野生亲本的杂种组合十余个,其中第一种方法得到杂种较多,后代结薯习性较好,第二种方法得到的杂种类型报道的较少,且后代有偏野生特性,结薯性差。利用有性杂交方法可获得四倍体和五倍体杂种,杂种再回交可获得优良的渐渗系遗传分析群体。最后,作者对这些创新种质在育种应用和遗传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