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7a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变化特征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maomao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气候资料,分析荒漠草原气候变化特征,得出:(1)近47a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为增温趋势,倾向值为0.5℃·10a-1,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的增温最明显(0.7℃·10a-1);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0.6℃·10a-)远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0.3℃·10a-1)。(2)降水量总体无明显变化,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西南地区增加,东部地区减少,70年代和90年代为降水量偏多时期,60年代为偏少时期,其他时段无明显波动。(3)降水日数(≥0.1mm)总体为弱减少趋势(-0.9d·10a-),结合年降水量分析,90年代之后降水偏多而降水日数偏少,也就是说,期间降水在时间分布上更加不均匀,降水出现较强降雨的机率增加。(4)年、春季、夏季蒸发量为减少趋势,秋、冬季变化不明显。(5)风速的年、季变化及大风日数均为减少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中,利用单个包裹体荧光分析技术,通过荧光谱线特征分析,在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充注期次方法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白95井的油气充注期次有了进一步的厘定。本文首先基于包裹体均一温度方法,测定了白95井姚家组和青山口组的盐水包裹体及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初步确定了该研究层段存在2期油气充注事件;然后结合区域埋藏史和地热流史分析,绘制了白95井单井埋藏史图,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测量结果,确定了两期油
国内外关于原油成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等主要分析方法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对某一特定物质的测定,如原油的族组分分离.但这些方法都有它本身的特点与不足.硅胶氧化铝柱色谱是广泛采用的沉积有机质组分分离方法.但在常规柱色谱分离方法中,存在吸附剂、溶剂使用量过大,烷烃、芳烃组分交叉,在进行分离时会丢失烃类组分.本实验使用了一种易于操作、成本低的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技术。采用全烃提取串联
针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变暖问题,本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石家庄17个气象站1972~2006年平均气温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由第一主成分得出了石家庄各站气温随年代变化趋势一致,都是逐步升高的,第二、三主成分反映了各站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了地形、台站变迁和城市化进程对气温的影响。根据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与城市气温的相关关系,表明城市化对气温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气候系统自身的周期变化也是影
以出现白霜、0cm日最低地温小于或等于0℃、日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0℃三种指标定义三种霜冻类型,利用石家庄市17个观测站1972-2008年共37年的日最低气温、0cm日最低地温、每日天气现象及每日02与08点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冻时间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7年来,三种类型霜冻均有初霜日后延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增长趋势,FT型初霜日后延趋势明显,FD型终霜日提前趋势明显,FT型无
本文根据近50年郑州地区气候资料,在统计分析近50年降水、气温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基础上,采用高桥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逐年蒸发量,进而推算出地区降水资源可利用量,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郑州地区的可利用降水资源量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1、降水变化对可利用降水资源量的影响显著,气温变化对可利用降水资源量的影响相对较弱。2、当气温不变,降水量增多或者减少时,可利用降水量和可利用降水率随之增多或者减少,而且其响应
利用1975-2005年大兴安岭地区6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兴安岭冬春积雪日数和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冬春积雪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是略有增加的,在20世纪90年代则是减少的;而近30a总体趋势呈减少趋势。近30a期间大兴安岭的最大冻土深度呈递减趋势。冬春积雪日数变化与冬春气温变化呈负相关,但与冬春降水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与冬春
三门峡市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烟叶种植基地,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给烟叶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对三门峡站近三十五年来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结合三门峡地区烟叶生产情况,总结出三门峡市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冰雹等异常天气灾害变化,分析了其对当地烟叶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应对气候变化暨灾害性天气变化,烟叶生产要认真落实旱作栽培技术,调整优化烟田布局,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本文利用福建省内13个站点50年(1958-2007)的降水资料,采用EOF法,对福建省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Morlet小波法对得到的第一特征向量场EOF1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的降水以前汛期降水为主,不同地区季节性降水所占比重不同。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既具有全区一致性,也存在东南-西北部、东南-西南地区的差异,地形降水在降水中占很大比例。由EOF1对应的时间系数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对大丰市气候(1960-2007年)及两种候鸟家燕(1989-2007)、四声杜鹃(1995-2007)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候鸟物候期与物候期同期温度、日照时数、降水、风速四个气象要素各个时段的相关性及响应趋势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大丰市48a来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呈下降趋势,其余季节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日照时数夏冬两季呈下降趋势;
采用深圳市1961-2008年遥测站整点自记小时雨量,对强降水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8年以来,强降水(≥20mm/h)主要出现在汛期,占年降水93[%]以上。月值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对比极端强降水(≥35mm/h)表明:强度越强,降水越集中。(2)汛期强降水年代变化规律:60年代先下降后上升;70年代持续增长,强降水频率达到α=0.05显著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