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Point Barrow (71.3°N,156.8°W)站点1999-2007年的无线电探空仪温度数据研究了高纬地区对流层顶的基本特性和周期性变化特性.研究表明Point Barrow站点对流层顶温度呈现较为明显的年变化,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温度在-65.5℃~-50.1℃之间起伏;而对流层顶高度的年变化相对较弱,但基本上是夏季高度高,冬季高度低,对流层高度在8.6 km~11.7 km
【机 构】
: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136 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球空间环境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Point Barrow (71.3°N,156.8°W)站点1999-2007年的无线电探空仪温度数据研究了高纬地区对流层顶的基本特性和周期性变化特性.研究表明Point Barrow站点对流层顶温度呈现较为明显的年变化,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温度在-65.5℃~-50.1℃之间起伏;而对流层顶高度的年变化相对较弱,但基本上是夏季高度高,冬季高度低,对流层高度在8.6 km~11.7 km.高纬地区冬季平流层突然增温事件和平流层极冷现象会显著地影响到对流层顶的温度和高度.利用小波分析重点研究了对流层顶温度和高度的长期变化和行星波尺度周期变化.长期变化主要分析了年变化、半年变化和季节内变化.研究表明,对流层顶温度的年变化最为明显,周期性起伏在-1.6℃~1.8℃;两个大的半年周期起伏发生在2001/2002年冬季和2004年全年至2005年上半年,这与2001/2002年和20036/2004年冬季平流层突然增温事件以及2004/2005年冬季极冷现象有关;此外,对流层顶温度还存在周期在90天、60天和30天附近的起伏.对流层顶高度除了长期的年变化外,半年变化也尤为突出,在1999-2000和2004-2005年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半年变化,对流层顶高度也同样存在周期在90天、60天和30天附近的起伏.行星波尺度周期变化分析主要研究了周期在2-20天的周期性起伏.通过对1999-2007九年间逐年的小波分析可以发现对流层顶温度和高度都存在明显的行星波尺度周期性起伏,两者的周期性起伏有的时候是同时发生的,但有的时候只有其中一个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对对流层顶温度和高度同时出现明显周期性起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大多数情况下是反相位的,只有1999/2000和2004/2005冬季相位相同.在反相位时,相关性随周期的增加相关性从-0.38变为-0.98,而正相位只出现在周期为10天以下,在5-9天相位系数超过0.5.对流层顶的这种行星波尺度周期性变化与该地区发生的行星波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跟踪研究第29次南极冰盖队出发前、昆仑站考察和返回国内等三个时间段的生理和心理动态变化,从整体、重要脏器和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等不同水平,评估人体对南极冰穹A低氧、高寒、强紫外、高危等多种恶劣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应激、代偿、适应与损伤状况.为冰盖队员的防护、适应、站务管理和有关政策制定等提供重要数据资料,探讨低氧复合高寒交互作用对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2012年10月-2
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advanced LIGO和advanced VIRGO将于2015年左右开始工作。双中子星并合事件是首选探测的引力波暴之一。对于这类事件,ALIGO可探测的范围在300 Mpc之内。所以,可以预测,ALIGO将每年探测1-1000个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暴。虽然双中子星并合过程中引力波"chirp"信号特征独一无二,但一则引力波信号强度很低,再则引力波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极低(
在所有的陨石类型中,普通球粒陨石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80%)[1,2],原始普通球粒陨石能反应原始太阳星云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星云的高温凝聚和化学分馏过程,提供了原始太阳吸积盘的形成、物质分布规律等重要信息,因此对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3]。
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Eucrite)与奥长古铜无球粒陨石(Diogenite)和钙长紫苏无球粒陨石(Howdite)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因而统称为HED陨石。反射光谱和理论模型计算等表明,4号小行星灶神星(Vesta)是HED陨石最可能的母体。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是以辉石和斜长石为主要矿物的玄武岩,是小行星岩浆活动的产物,是研究太阳系早期行星分异过程和小行星火山作用的珍贵样本。然而,许多
中铁陨石(mesosiderite)由近似等比例的硅酸盐及Fe-Ni金属(硫化物)混合而成.有研究表明中铁陨石金属相与ⅢAB铁陨石有部分相似之处(Wasson et al., 1974;Hassanzadeh et a1.,1990; Wasson et a1.,1998);也有研究表明,中铁陨石金属相与H群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可能存在的成因联系(Xu et a1.,2011).长久以来,对于中铁陨
Aluminum-rich chondrules (ARCs) are a rare constituent in primitive chondrites.They have bulk A12O3 contents higher than 10 wt%.With regard to mineralogy, bulk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oxygen isotop
球粒陨石中的富钙富铝难熔包体(Ca,Al-rich Inclusion,CAI)最初被认为是太阳系最早形成的物体,由各种高温难熔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组成,保留了太阳星云早期的原始信息。但深入研究发现许多难熔包体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包括部分熔融和后期变质作用等[1-4]。根据相关的热力学冷凝计算,大多数贵金属如Re,Os,Ir,Mo,Ru,Pt,Rh以及难熔金属W应当是最早从太阳星云中冷凝出来的元素[5
目的:通过对中国第27次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生理与心理各类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来评估队员的昼夜节律、睡眠和心理健康状态。验证尿液褪黑素主要代谢物(aMT6s)是可靠的昼夜节律相位标志物,尿皮质醇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活性和压力的标志物,用来预测认知和情绪紊乱的程度,为今后制定光治疗、心理或药物干预及优化工作时间提供关键数据。
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极昼极夜现象对于科考队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针对南极站区光环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光环境设计策略,旨在整合光的视觉效应、情感作用及生物效应三方面,创造出健康的南极科考站区光环境,并对半导体照明科技在南极站区光环境的应用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本文分析了南极中山站自1993年至2012年这20年期间,地基单光栅的Brewer#074和双光栅的Brewer#193光谱仪对准太阳直射光(DS)、聚焦太阳光(FZ)和聚焦月光(FM)对臭氧总量的观测结果.重点分析在太阳天顶角(SZA)大于72°以上时Brewer#074的DS观测和极夜期间的FM臭氧总量观测.根据2010年12-2011年1月第27次南极考察队对Brewer#074的标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