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灾害全过程管理思路,参考国际应急管理阶段划分理论,形成由6个系统、23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手段评价指标是否能够满足对滨海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刚性要求,是否能够通过指标分解落实得以有效实施管理;采用定量手段判断指标取值上是否体现国际先进,并指出滨海新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方向.最后通过指标分解实施,承接目标指标制定与实际工作安排,一方面保证指标的每个关键要素落实到相应责任主体,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灾害全过程管理思路,参考国际应急管理阶段划分理论,形成由6个系统、23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定性手段评价指标是否能够满足对滨海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刚性要求,是否能够通过指标分解落实得以有效实施管理;采用定量手段判断指标取值上是否体现国际先进,并指出滨海新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方向.最后通过指标分解实施,承接目标指标制定与实际工作安排,一方面保证指标的每个关键要素落实到相应责任主体,可操作、可考核;另一方面保证指标责任主体便于统计和监测每个指标的关键要素,实现对指标体系的还原评估与反馈修正.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一种Nb-V-Ti微合金钢在1100-1350℃加热保温时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与以往关于含 Ti钢和Ti-Nb钢中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的报道不同,本研究中发现了在不同的保温时间下1150~1350℃淬火的试样中发现了奥氏体的粗化现象。通过对淬火试样的TEM析出观察发现,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TiN粒子出现了溶解、长大和粗化现象。TiN等其他第二相粒子的溶解造成的析出体积分数减少和析出的粗化
本文以古Nb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实验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压下量增大、终轧温度降低和冷却速度升高,铁素体晶粒细化,马氏体数量减少,实验钢的强度升高,塑性降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适合本文实验钢种的热轧工艺为累积压下量在85%以上,冷却速度为45℃/s左右,卷取温度为300℃左右。所获得的力学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达到450MPa以上,抗拉强度达到700 MPa以上,延伸率达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轴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初始变形组织(过冷奥氏体、珠光体和马氏体)对过共析钢经热机械处理后所得超细化(α+θ)复相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初始变形组织(过冷奥氏体、珠光体和马氏体)的过共析钢在650℃,以0.01 s-1应变速率应变1.61后均可获得超细化的(α+θ)复相组织,且工艺较为简单。三种不同初始变形组织热机械处理后所得超细化(α+θ
自20世纪90年代上海执行“退二进三”的产业调整策略以来,黄浦江沿线的产业遗存地一直备受各方关注,这些历史地段不仅面临环境改造的难题,也需通过生态改造的手法与地块整体再利用过程协调并进.本文从当前产业遗存地进行生态改造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入手,阐述了产业遗存地进行生态改造的价值、意义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利基差异下的效益权衡为前提,选取三个具体改造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从地区政策、再利用价值、地景改造与建筑单
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达城市的每个角落,如何与地面常规公交网络相协调,规划建设一个服务范围更广、系统规模更大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规公交一体化从原则及技术路线、衔接判断标准、衔接方法和客流分析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方法体系,为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在交通规划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是近年来城市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本文从交通布局、交通建设、交通出行三个方面,以规划引导交通需求为基础,以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资源为原则,以公交、慢行优先为手段,深入剖析了绿色交通规划的理念,设计并提出了绿色交通的规划方法.最后以南京雄州地区战略发展规划为例,在分析其自然条件、周边交通资源与现有出行模式的基础上,详细阐述规划各阶段所运用的方法,对绿
自行车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具有灵活、无污染、低成本等特点,且能有效扩大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半径至3公里左右.由于配套设施不足,我国许多城市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比例都不足10%.本文结合成都地铁1、2号线站点周围配套自行车停车场布点规划,探讨地铁站点周边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的方法与标准,并总结三种主要设置形式.通过完善自行车停车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引导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从而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方便居民
在对国内已有新区共性特征的总结基础上,本文基于国家转型发展理念,结合贵州省省情下贵安新区的定位与内涵研究,试图从布局与带动、基础与预期、模式与示范三方面总结新区发展的几点趋势变化。从国土布局与区域带动上看,新区布局从沿海走向内陆,从发达地区走向欠发达地区;从直接发展的区域来看,不再是简单的省会直辖市空间战略的延深,早已成为跨辖区整合和统筹的重要平台。从发展基础与长远预期来看,新晋新区的发展基础较传
基于对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已有探讨中基本立场和简要分析的缺失,本文借助空间经济模型,并以此演绎出一条简要分析的路径.展开对于城市是否有、为何划定、如何更有效划定和控制城市增长边界的三个重要问题分析.从历史见证和经济效用的角度出发,探寻边界限制的谬论以及现今城市增长的必然趋势,认为城市应有且应制定阶段性的边界,不仅为了控制和引导城市开发,还要弥补现今城市建设中整体控制的缺失.最后探索出诸如要素与方法综
土地分类是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的基础.从建国到现在,关于城市用地分类我国共制定过两个标准,一个是1990年颁布的以计划经济为背景、以分类细而广为特点的标准;一个是2011年颁布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以精简分类、凸显人文关怀为特点的标准.这两个标准体现了我国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分类上的发展历程,也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本文将尝试以这两个标准的颁布作为分界点,将我国城市用地分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