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华北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华北地区17个代表性气温和降水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率.发现,华北气温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为6~8月,但个别年份夏季开始时间有迟早.1976年夏季短而凉,1997年夏季开始早结束晚.1980年以来,冬季变短和变暖.在近50年中,冬季和夏季气温都经历了由较低至较高的过程.华北是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增暖倾向在冬季比夏季更为明显.降水的气候变化分析表明,7~8月是华北旱涝最易发生的月份.夏季和秋季的降水在降水中所占的百分率有随时间轻微减小的趋势,而春季和冬季降水百分率有随时间略略增大的趋势,1996~1997年左右有一个突变.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分析了不同季节的变化周期,发现四季降水有2.5年至5~6年的主周期.
其他文献
通过立体观测中飞行器、球心、投影云、真云的平面和球面三角几何关系得到不依赖于飞行器类型的真云云顶高度及经纬度计算方法,并通过模拟GMS-5和FY-2卫星立体观测资料,得到双星的"立体图像对",反演出真云的云顶高度分布和准确位置.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可见光资料,可以反演出平均垂直高度误差大约为500m的云顶高度,极轨和其他低轨飞行器观测资料可以得到误差更小的云顶高度.
本文利用1900~2001年的SLP、降水长序列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北夏季降水、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二者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百年来华北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主要经历了四个明显的干湿阶段,即1900~1915年和1946~1978年的多雨期,1916~1945年和1979~2001年的少雨期;(2)近百年来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
为实现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并评估其对产量的影响,本文以宁夏银川平原的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认为遥感水稻低温冷害损失估算模型建立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地表温度反演、水稻种植面积及分布的确定、灾损评估.并通过实际应用归纳出水稻低温冷害产量损失评估的一般流程,本文的工作拓展了卫星遥感应用的领域,实现了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结合,达到了业务化运行的水平.
本文用累积频率分析法、Ridit分析法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河北省11个城市1960~2002年的大气能见度观测值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特征大致为自北向南从高到低;43年来11个城市的大气能见度均显著下降,夏季能见度下降的幅度最大;1979~1981年为大气能见度变化的转折期,此间,11个城市的能见度迅速降低、"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很快下降,这与我
本文基于1999年7月~2000年6月在车公庄和清化园2个采样点连续一年的环境采样,对北京PM2.5质量浓度与化学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碳组分约占细粒子质量浓度的30%,是最主要的化学物种.因此,进一步对北京可吸入颗粒物中OC与EC的浓度水平变化、OC的来源以及一次和二次OC的构成进行分析,对于控制北京大气颗粒物的污染十分重要.
近年来,最大熵模型的应用研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语料库中词性标注的上下文信息建立基于最大熵方法的汉语词性系统.研究的重点在于其特征的选取,因为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有其特殊性,所以特征的选取上与英语有差别.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是有效的,词性标注正确率达到97.34%.此方法可以应用于气象数据处理和气温、温度等基本气象要素预报方法的改进.
采用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来对北京地区的边界层热岛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及现有理论的对照表明,RAMS模式对北京地区的气象环境特征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分析表明,(1)城市特殊下垫面的作用形成热岛效应且热岛强度在日落后明显大于白天.(2)在城市平原地区边界层中热岛垂直环境较明显,而地形梯度大的地区则不明显.(3)城市下垫面上湍流动能的发展强度及伸展高度都要高于乡村.
本文主要介绍2002年4月4~5日一次典型低槽冷锋降水云系综合探测的分析结果,揭示该类云系的多尺度结构特征.
2003年7月3日至6日淮河流域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它是2003年淮河流域整个降水过程中的一次.此次暴雨过程在中高纬度表现为强而稳定的两脊一槽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极锋偏南,西南季风输送的暖湿气流和偏北风引导的干冷空气不断到淮河流域交绥.本文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干冷空气的侵入和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此次暴雨过程在淮河汉域一直维持一条近于纬向的辐合切变线,在其南北两侧为南北风的对峙局面;在35°N附近
使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1980~1997年T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南半岛地区对流活动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发现中南半岛对流活跃导致孟加拉湾东部对流建立(BOB)和副热带高压断裂,进而触发南海夏季风的建立;中南半岛对流的活跃与冬季位于苏门答腊的对流中心由冬入夏沿"大陆桥"系统性移动有密切联系.冬季位于苏门答腊的对流中心由冬入夏沿"大陆桥"系统性向西北移动对中南半岛对流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