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南沿海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6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晋江山美水库小流域为例,运用该区域的逐日水文气象数据、DEM数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等资料,采用山美水文站的2000~2010年逐日流量值进行率定和验证,其中2000~2005年为模型参数的率定期,2006~2010年为验证期,寻求确定改流域径流模型的最优参数,构建了该地区日尺度径流模拟的SWAT模型,分析了东南沿海中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其他文献
市场化和效率优先的价值导向之下,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空间组织方式更多遵从形态原则和功能主义,而较少关注微观尺度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导致大城市呈现出快速城市化与城市病相交织,城市空间发展与生活质量诉求相矛盾的态势。响应城市空间二次转型的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号召,应重新从人的需求和人的尺度,重构紧凑、完整、就地化的日常生活空间,增强城市空间的社会可持续性。
以宁夏西吉县为典型案例地区,从县域到农户不同尺度,研究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乡村聚落发展态势与驱动机制。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村庄数量和规模均明显增长,并呈现向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区集中的基本态势。宏观层面上,人口与经济增长是主要驱动力,政府移民、建筑结构升级也显著推动了村庄演化,而在人口压力下、生态不断退化,使得乡村发展进入了搬迁-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这是生态脆弱、发展模式粗
“地下经济”指未向政府申报登记,逃避政府管制、税收和监察,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可谓无所不在,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经济黑洞”。
通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属的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2000、2005、2010年京津冀土地覆被数据和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研究2000-2010年京津冀不同地貌单元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单元下的土地变化,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主导程度、叠合度、动态度等指标在不同地貌单元下的变化规律,同时构建基于地貌单元的的21世纪初10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区划,进一步
基于2000、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地表覆盖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空间自相关及土地类型转换模型的方法,对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分异和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特征。
中国正处于高速城镇化和快速老龄化时期,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所以在地区分布的基础上,考察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中国城市郊区化与交通供求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下,郊区居民出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随着郊区生活愈多潜在问题浮出,刻画其在每日24小时尺度上的微观活动-出行模式的研究已不足以反映,需要从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出行研究。
黄土堆积过程如何继承下伏古地形,即黄土地貌演化的继承性研究,是反映黄土高原二百余万年来发育、演化的关键环节,也是黄土沉积地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地质图、DEM、遥感影像及实测数据为依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出黄土高原(重点流失区)第四纪黄土堆积以前原始地形面的数字高程模型。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极为发育,其最大沟谷密度可达7.4 km/km2,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64×104 t/(km2·a),严重威胁着该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利用植物措施可有效控制土壤侵蚀.为探索元谋干热河谷区冲沟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采用放水冲刷试验方法,研究沟床草被对径流水动力参数和泥沙含量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沟床有无草被,径流均为紊流缓流.
在过去长期自上而下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下,我国资源领域的管理大都还依靠行政手段来对资源进行配置,而不是真正地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资产化管理。我国是一个盐湖资源大国。盐湖资源是我国具有相对国际优势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典型的不可再生的无机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