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刺激参数的调整策略.方法 对27例接受双侧STN DBS的PD患者术后1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帕金森病统一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出 处】
:
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2012暨中新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刺激参数的调整策略.方法 对27例接受双侧STN DBS的PD患者术后1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帕金森病统一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Ⅲ,UPDRSⅢ)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估患者药物关期的运动症状,观察不同刺激参数(电压、脉宽、频率)对肢体症状(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中轴症状(姿势稳定性、步态)的改善程度.结果 术后1年患者未服药状态下UPDRSⅢ评分平均改善率为45.6%.13例患者在随访中仅调整电压参数,脉宽、频率保持不变(单纯电压组);14例患者在随访中调整电压、脉宽、频率中两种以上参数(复合参数组).单纯调整电压可以良好控制患者肢体症状,但术后12个月的中轴症状改善率比术后3个月存在下降趋势(p=0.013).调整电压辅助调整脉宽、频率在随访中均可良好地改善肢体症状和中轴症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步态改善率和脉宽存在正相关(R2 =0.349,p=0.026),姿势稳定性和频率存在正相关(R2=0.373,p=0.020).结论 电压是STN DBS术后调整的主要参数,调整电压可以良好改善PD患者肢体症状,调整脉宽、频率可以良好改善中轴症状以及对电压疗效欠佳的肢体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来我院诊治的患者,进行1-3次脑电图检测,分析其脑电图的改变和临床表现,综合做出诊断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结果 16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有139例脑电图异常,总异常率为85.8%:重度异常51例异常率31.5%,中度异常80例异常率49.4%,轻度异常8例异常率4.9%.结论
研究背景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初步探讨血清铁蛋白在急性脑梗死缺血性损伤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于2009年9月-2010年3月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7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复杂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例患者近年来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高危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处狭窄支架植入扩张成形后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76.1±11.2)%降低到(3.6±0.5)%,本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3例,2分者7例,3分者8例,4分者1例.结论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
外伤性头颈动脉夹层形成(traumatic cervicocerebral arterial dissection,TCAD)是指头颈部血管在外伤作用下使血管内膜撕裂,血流进入血管壁内形成内膜下壁内血肿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TCAD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夹层(internal carotid dissection,ICD)和椎动脉系统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
目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有明显的运动障碍,认知功能损害也很突出.P300(事件相关电位)作为判断大脑高级功能的客观指标,能及早发现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全部对象采用丹麦KEYPOINT型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主要观察指标:P300峰潜伏期和波幅和反应时间(REA)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完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组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53例,分别静滴14天.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gE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34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84例和正常组50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又根据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2个亚组:腔隙性脑卒中组39例,非腔隙性脑卒中组45例.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IgE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具有可比性的成年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I
目的 了解中文背景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主要方面,并籍此探讨小脑在认知功能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为病例组,以年龄、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信息,并进行一系列认知功能评定,同时以"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进行共济失调水平的量化评分。结果 SCA3病例组以眼球运动障碍及姿势步态异常为显著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一侧局灶性运动感觉皮层梗死后,健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增殖、芽生的现象,探讨其可能意义.方法 建立高血压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而不凝闭MCA,每组6只.两组予以脚步错误实验评估运动功能.术后14天,两组大鼠接受左侧运动皮层的生物素葡聚糖胺
目的 探讨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的损害情况,初步探讨血清固定隐性梅毒两种记忆损害程度的区别.方法 采用前瞻性记忆的神经心理测试方法,测试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EBPM和TBPM.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EBPM(6.13 ±1.25)分,TBPM (4.67±0.92)分]相比,血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