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沙漠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东北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15万knl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重庆市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排污量、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三个角度考查分析了重庆市经济规模扩张对重庆市本身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重庆市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重庆经济规模扩张与环境极不协调,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环境质量出现恶化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
物质流是连接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纽带,因此分析和研究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是循环经济从理念走向现实的重要理论命题。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现有的物质流分析方法仅仅关注物质流分析的物理模型,很少或者完全没有考虑与经济分析相融合的问题。本文从代谢的观点认识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流动,提出物质经济代谢过程分析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微观分析基础。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能豫消耗量大、人均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低的国家,无度的浪费和肆意的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存状况,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激化。然而,作为重要污染源之一的中国企业界似乎并未意识到势态的严重性,没有承担起应尽的环境责任。本文正是就此问题展开分析,简单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和可贵经验,并对中国企业的可行型环境战略实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为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促
报告通过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东北四城市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扩大开放的规模、增速、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开放重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剖析制约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症结所在,提出以国企改革为切入点,以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引进外资为重点,以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为契机,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为着力点,力争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
本文在对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各级政府在判断集群时需注意的问题、正确处理集团化与集群化的关系、政府的作用、优惠装备集群布局、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当地配套率、招商引资方式的调整、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和优化产业配套环境等九项对策建议。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东北三省面临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东北地区的国际联合技术创新在政府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重短期资源利用、轻长期技术合作,重成熟技术引进、轻自主产权开发,大企业与大项目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等问题。为此,既要重视政府推动国际间合作的作用,又要充分调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积极性,利用多种灵活的创新模式,带动东北地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应在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尤其是毗邻的俄罗斯的先进科学技术。加大中俄科技合作的力度,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条重要的、便利的和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引起了俄方极大的兴趣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和谐社会的涵义和和特征的阐述,以及对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
分析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区域优势,阐述了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必要性和作用,提出了开发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措施和建议。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将促进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哈尔滨——大连经济带的合理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宜的对策和措施,确保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东北地区的特点,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措施等,重点讨论了水环境治理和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问题。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决定其需水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