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系病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惊悸""怔忡"的范畴.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认为心悸一病多气阴两虚之证,治以经方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滋阴安神,并随辨证灵活加减,取得佳效,对临床治疗心悸具有参考意义.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系病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惊悸""怔忡"的范畴.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认为心悸一病多气阴两虚之证,治以经方炙甘草汤益气养血、滋阴安神,并随辨证灵活加减,取得佳效,对临床治疗心悸具有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对雷根平主任医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做了简要总结.归纳出雷老师对肾性血尿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症治类型,雷老师认为其肾性血尿的中医分型主要包括:风热外袭,燔灼肾络、气机郁滞,瘀血阻络、湿热内蕴,下注伤肾、脾肾亏损,气阴两虚四种证型.同时本文亦概述了其用药经验.
鞠通先生是温病大家,临床经验丰富,学术建树丰厚.研究学习他是主重要使命,辑排先生的水平大事记录也颇有意义,因此,依据《吴鞠通医案》的临床轨迹,编排了先生水平大事考,希望对各位同道从事温病学术研究有所帮助.
近年来,医者越来越重视高尿酸血症,其诊断标准为血尿酸(SUA)男性>420μmol/L,女性>357μmol/L,常常累及多个器官与系统,而高尿酸血症在无症状期的治疗愈发受到关注.导师雷根平认为,高尿酸血症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不足,湿浊内蕴,属虚实夹杂之证,以化湿利浊法治其标,以益肾健脾补其虚,屡得著效.
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导师雷根平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水肿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认为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主,虚则致瘀,重剂黄芪兼有补虚活血之功,对多数水肿患者疗效显著.
张天文老中医认为脊髓炎以五脏内虚、客邪外袭为病因,肺热津伤、湿邪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虚为常见病机,临床证候因发病阶段不同而异,针灸辨证论治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四型,用针强调手法,并介绍了常用方药,值得学习和借鉴.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医家吴瑭的代表作,他在《温病条辨》里首倡三焦辨证,其中从温病的角度论述有风湿病(痹病),如论有因暑热、湿温而致的痹病,提出暑湿痹的概念及与《伤寒论》不同的湿痹病机,即"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在痹病的分类上,首先提出"大抵不越寒热两条"的分类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了风湿病(痹病)的内容.
失眠是临床常见而又顽固、难治的病症,通过探讨运用一气周流法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出临床治疗失眠的规律.治疗失眠时,以一气周流法为原则,重视气血升降出入,通过交通心肾以成水火既济,通过畅达肝肺以通阳气下降之道,通过升降脾胃以调整中焦枢机,水火济、道路畅,升降相宜则神发而不飞扬,精秘而不驰走,魂魄各司其职,成就天地交泰之象,失眠病症遂得以治愈.该理论运用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重视、推广.
肩背凉一症,临证遇到多是伴随症状,但通过对其全面的认识,亦能对疾病的整体把握有益,笔者临床所遇肾阳不足,督脉失温,肝气郁结,筋俞不和,肺失宣肃,气机不畅,脾胃失和,斡旋失司,等几种颈肩背凉者,现以方例证进行总结,总之,肩背凉以肾阳虚为多见,不可忽视肝气郁结、肺失宣肃、脾胃失和者,笔者综合其发病原因,临证以四逆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该病,效果满意。
通过临床实践,探索泛酸的病因病机、辨治方法、证治规律,临床可将泛酸辨证分为热证(肝气犯胃、饮食不节、脾胃阴虚)、寒证(寒邪客胃、脾胃虚寒)两大病机进行分型治疗,依证选方,辨证论治.通过因人制宜,辨证论治,谨守病机,论治泛酸可获良效.
娄多峰教授对痛风进行了数十年地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虚邪瘀"理论.虚邪瘀三者既是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因病机,又是其临床最基本的证候类型,可作为本病的辨证纲领.娄老治疗本病运用"虚邪瘀"辨证论治,分别采用扶正、祛邪、通络的治则,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经验方,研制出一系列治痹中成药,以便病人服用.同时强调应长期坚持、杂合以治,重视"治未病"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