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固相光催化悬浆态和固载态体系中臭氧协同作用的对比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臭氧与光催化共同作用降解甲基橙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臭氧协同液固相光催化悬浆态和固载态降解甲基橙的效率差异.对比光催化悬浆态和固载态体系分别与臭氧耦合降解甲基橙的速率常数表明,悬浆态下,臭氧和光催化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而固载态下,协同效应不明显.两种催化剂形态下臭氧与氧化钛的接触面积不同导致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差异可能是产生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机械搅拌槽(反应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等工业过程,槽内流体混合性能与流场结构组成与变化息息相关.因此,改变流场结构是提高混合效率的有效途径.实验考虑偏心射流方式来破坏双层桨搅拌槽中存在对称结构( 大涡、尾涡等),强化搅拌槽流场内部传质.运用CFD 技术对槽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射流情况下流场区域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射流后明显改变局部流场结构,破坏了对称漩涡结构;实达到了改善内部传质效果.
作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技术基础、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微电网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效率,而且可作为主电网的有效互补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为了保证微电网运行的电压和频率稳定,本文针对微电网中微电源的逆变器采用一种基于改变下垂特性斜率的功率控制方法.在不超出逆变器功率限值和保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逆变器有功功率-频率下垂曲线与无功功率-电压下垂曲线斜
本文通过气升式膜过滤装置,采用孔径为0.9nm的TiO2 陶瓷纳滤膜,对杆菌肽酸性水溶液过滤进行了研究,系统地考察了曝气量和跨膜压力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可有效减轻浓差极化;当跨膜压力为0.3 MPa,稳定通量和稳定截留率随曝气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曝气量为100L/h时,两者达到最大,曝气量从20L/h 增大到100L/h时,稳定通量和稳定截留率分别提升34%和11.6%;跨膜压
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P-P4 溶解过程化分为三种混合状态,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别对采用二斜叶桨式搅拌器XJD和新型翼型上推式搅拌器KCXU 溶解聚合物AP-P4的三种混合状态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两种搅拌器槽内的流场特性和XJD和KCXU 搅拌器不同状态时的循环流量和功率消耗.结果表明:除第一种混合状态下的流体流速外,KCXU 搅拌槽内的流体流速和循环流量要大于XJD 槽内所产生的,说
采用等初末温度比较法和等温法分别在微波及水浴加热下反应结晶合成制备了三维碱式碳酸镁颗粒.用SEM,XRD以及粒度分析表征不同阶段样品,用化学分析滴定法跟踪反应结晶过程中镁离子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得碱式碳酸镁晶体由二维纳米片自组装而成,微波场对碳酸镁结晶具有促进作用,即微波对碳酸镁结晶中初级纳米颗粒的组装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碱式碳酸镁纳米片的生长速率,从而增大颗粒粒度,但微波没有改变产物晶习;不
使用CCD可视化技术对水平放置的玻璃通道内的同向流动的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进行研究,实验观察到稳定的弹状流、弹状环状流、环状流以及分层流,并建立了不同流型间转换边界的预测模型.考察了微通道表面浸润性和不同的实验体系对气液两相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浸润性的改变引起流型转换边界的变化,液相表面张力较小的体系更易于分散相的形成.
合成了七种铽的稀土荧光有机材料-铽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的测定,比较了第一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发光性能,尤其是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以邻菲啰啉为第二配体的情况下,第一配体对铽三元配合物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依次是:磺基水杨酸>对甲基苯甲酸>水杨酸>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酰丙酮,其磺基水杨酸为第一配体的铽三元有机配合物荧光强度最大,其相对强度为20000.
本文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进行相变石蜡吸附精制工艺正交试验研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相变石蜡的脱色率,研究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吸附精制工艺.并采用自动吸附仪、气相色谱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测定了活性炭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相变石蜡的正构烷烃分布和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的BET总比表面积为1718.49m2/g,BJH平均孔径为3.1629nm,微孔体
采用显式代数应力湍流模型(EASM )和标准k-e模型模拟了两种不同桨叶形状的无挡板搅拌槽内的湍流流动,并将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周向速度的预测上EASM模型的模拟结果远好于k-e模型,径向速度的预测EASM模型稍好但与实验值差距较大.显式代数应力模型与大涡模拟(LES)相比还有差距.总的来说,作为雷诺应力模型(RSM)的近似,EASM在各向异性湍流的预测上要好
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乙酰丙酮铟和乙酰丙酮氯化锡为主要原料,220 ℃下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粒径为7~9 nm的氧化铟锡(ITO)纳米颗粒.利用XRD、XPS、SEM、TE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ITO 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无需经过高温煅烧,制备的ITO 纳米颗粒结晶度高、Sn 元素以SnO2的形式成功掺杂进In2O3 晶格中;无需使用表面改性剂,制备的ITO 纳米颗粒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