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上海发展带动汽车科技——德尔福在中国的创新之路

来源 :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2003年12月17日,浦东开发开放进程中又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浦东新区第10 000家外商投资企业颁证仪式在浦东世纪公园隆重举行。投资5 000万美元的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有幸成为这第10 000家。 10 000家,这一迷人的数字充分展现了浦东乃至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的魅力。10 000家和科技研发中心的组合,又深刻揭示了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在海纳百川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本文对海派友谊观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海派友谊观与传统的友谊观有较大差别。上海人在其他地方人眼里受瞧不起的特点就是“小气”,然而,传统上的那种所谓“大方”,实际上并不是
本文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文学巨人之间的伟大友谊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30年代上海文坛群星灿烂,至今放射着让世人耀眼的光芒。“友谊”是他们之间的重要凝聚力,那是一座思想的、
沈默了多時的蕭翁,最近又用他那辛辣的筆調,寫成讽刺劇日内瓦。這是把國際聯盟会的辦公廳作為背景,用 Silent for a long time, Xiao Weng, recently with his spicy notes
讨论海派文化发展创新的动力与活力先要寻找新的海派文化在哪里。海派作为上海城市精神的核心灵魂是体现在上海市民身上的。城市精神是一种区域性的亚文化,它是客观存在的,却要
十多年前恐怕我都无法想像海派研究有一天会成为“显学”。正因为如今海派几乎是人人张口能谈的东西,那么,面对“海派活力”这样一个不免有“实用主义”之嫌的题目,我建议还是要
有一位哲人说得好:“人们到城市去,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科学研究也在深入。大城市群中的文化建设,是吸引人们追求更美好
会议
本来,上海文化与海洋关系密切,上海得名也与下海打渔有直接关联。上海要是与海洋没有关系就不叫上海了。后来,上海的不断发展,实在是上海临近海洋跟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海上航运,便利
会议
本文只想谈一谈文化的基本概念,身为一个欧洲人,也希望借着今天的演讲,搭起一座沟通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桥梁。就是文化有其差异性,文化使一个群体有别于另一个群体,但是不同群体
中德两国科学家抗SARS合作研讨会已于今年6月3—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有39名科学家代表参加,其中德国科学家为14人,中方代表25人。会议共有15个报告,还有9个口头发言,主要
全球化进程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打造城市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正在于城市的创新能力;也正是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及文化产业已成为城市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