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多尺度土石流發生觀測機制建立之研究

来源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本岛土地资源极爲有限且自然环境条件特殊,地形分布以高山爲主,平地面积少,致使河川短促且湍急,山势陡峭、地质破碎以及地震频繁,使得山区极易产生土石流灾害危急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土石流各相关课题之研发,以提升土石流防范能力,有其急迫性;其中,土石流观测系统因具有即时掌握土石流发生时之流动动态,不仅有助於土石流各项学理之发展,在防灾应变方面,尤能即时获得现场变异资讯,可以大幅提升防灾应变之减灾避灾能力.爲此,本研究透过多种尺度观测仪器的布设,完成全台十三处土石流观测站建置工作;其中2004年7月由敏督利台风所引进之强劲西南气流,造成台湾中南部地区严重水患,并引发山区多场土石流灾害,而土石流现地观测系统所处各地亦观测到多场土石流事件,其中南投县信义乡神木观测站7月2日至4日三天累积雨量高达1254毫米爲十三站之最,豪大雨并引发爱玉子溪上游土石崩落,肇生土石流灾害严重毁损下游区域安全,本文特针对近年土石流观测系统建置现况以及神木地区现地观测系统所蒐集之各项观测资讯,提供观测成果报告.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台湾台东纵谷之木坑溪集水区爲例,参照本地区山坡地之地形、地质等内在潜因与土地利用现况等其他外在诱因,并参考相关学者对於潜在崩(塌)地区评估之论述,以及实际进
本研究利用1990年-2004年的地质灾害、气象资料及遥感资料,尝试将降水观测与遥感资料结合起来,建立用於业务运行的我国区域地质灾害综合气象预警模型.首先利用空间分析方法,
(扇)平林道是林业试验所六(龟)研究中心最重要的道路之一,总长约9.0公里,宽度6公尺,全线柏油舖面,爲连络外界至(扇)平工作站之干道.2005年7月19日至20日海棠台风侵袭台湾,爲
本研究采取台北县大仑山华梵大学校园未来及可能用来做爲回塡或基础之崩积土材料,进行必要之基础物性试验,选取粒径分布可供室内试验之土壤,在不同夯实能量下重模制作土样试
对於崩(塌)地之稳定性研究系依地质调查、土壤与岩石之物理力学试验、滑动面与地下水监测及调查等,以寻求其边坡崩(塌)滑动破坏深度,再以极限平衡理论进行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本文从分析暴雨山洪与滑坡灾害的空间关系出发,对暴雨山洪诱发滑坡灾害的影响因素-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地貌、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及区域降雨对滑坡灾害的触发作用,环境条
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爲研究区域,建立了八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
中国山地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繁,建筑物防护是泥石流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山区城鎭建设及泥石流堆积(扇)开发利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效模拟泥石流冲击力,通过理论和实验手
2004-8-12在浙江乐清市由台风引起特大暴雨而激发泥石流,此次泥石流发生在我国沿海丘陵地区,不同於我国及世界上分布众多的山区泥石流,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成灾规模较大的龙溪
土力类泥石流的起动机理研究本质是研究泥石充源地坡体破坏过程.这里主要涉及两个力学问题:其一,砾石土抗剪强度与本构关系的确定;其二,砾石土边坡的随机力学仿真.土力类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