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北美落基山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构造背景、成藏条件、生产特征等解剖分析,明确了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四个关键条件。根据目前我国致密砂岩气界定的下限标准,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特征与生产特点,初步探讨了我国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
【机 构】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北美落基山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构造背景、成藏条件、生产特征等解剖分析,明确了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四个关键条件。根据目前我国致密砂岩气界定的下限标准,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特征与生产特点,初步探讨了我国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刚果Z区块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时频分析理论及地层切片技术,分析讨论区块内发育的两种浊积水道复合体的内部沉积过程。针对不同的水道复合体,利用LandMark解释工具和不同厚度水道砂体所对应的单频地震数据,对水道发育层段进行内插,制作地震属性切片,根据属性平面分布特征识别地震能量异常区,再反馈至地震剖面进行不同时期水道形态的精细刻画,准确描述浊积水道砂体的空间展布,完成复合水道内部沉积
本文采用钻井、地球物理属性、层序地层软件分析等点面结合的技术路线,在混合能海岸沉积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沉积模式、编制可信度更高的平面沉积相图。综合海岸形态、坡度、物源、水动力等多种信息,根据主控因素做出合理的沉积模式解释。说明了该区水动力状态复杂,是典型的混合能海岸沉积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海平面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浪和潮的强度除与海平面变化有关,在同一海平面时期,还取决于海岸的形态。
本文以板块构造演化历史为时间线索,根据板块伸展拉张、挤压碰撞及走滑转换三种运动方式的内在动力,通过对现今盆地在前寒武纪以来原型及其后期叠加改造过程的系统解剖,搞清了原型盆地极其叠加发展的成因机制。最后,利用动态演化方法将全球现今盆地划分为6大类14小类。在此基础上,不但总结了各类盆地的基本属性及含油气条件,而且合理地揭示了各类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为科学预测各类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奠定了基
通过对岩心、测井、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陕北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明确了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和对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富县地区有利储集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深水重力流砂体。几种储集微相中,水下分流河道最为有利,席状砂及河口坝次之,重力流再次。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成果,对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域主要发育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根据断层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断层软联接类型分为同向、对向和背向叠覆型三类,其形成的转换带类型相应分为转换斜坡、斜向背斜和地垒。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正断层、转换带形成、转换带复杂化和转换带破裂等4个阶段。
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于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问题的研究必然对勘探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采用玻璃微珠做填充物,研究上覆压力对岩石孔渗性的影响及致密砂岩含气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实际岩心孔渗性变化对天然气富集的影响。实验表明,渗透率与粒级存在正相关性,但上覆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对渗透率的影响很小;含气饱和度与粒级和渗透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合致密砂岩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认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在成功快速地发现了西峰亿吨级大油田之后,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长6-8油层的综合地质评价,进一步深化了烃源岩的生烃指标,明确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提出了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长6-长7主要发育较大规模滑塌浊积体的新认识,发现并证实了相对高渗区的存在。该区成藏地质条件优越,在盆地区域构造平缓的背景下,发育了大型岩性圈闭,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为例,采用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并结合测井和生产测试资料,分析其深部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等孔隙类型,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早期长期浅埋、晚期短期深埋的埋藏方式奠定储层发育基础;后期溶蚀作用是发育储层的主力因素;
本文采用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定性、层序地层格架定时、构造演化定发展、古厚度定量和三维地貌建模技术可视化成图的综合研究方法,建立了辽河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内9个三级层序的三维立体古地貌图,剖析了各时期的古地貌特征及演化过程。系统分析了层序、构造和古地貌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根据各时期构造运动的特点,建立了各时期各种古地貌背景下的沉积层序发育模式。通过精细解剖重点地区的层序结构、地层叠加样式和古地
根据不同的储层条件,将煤层气井划分为气压型,水压型和混合型三类。分别以沁水盆地3口典型井为例,运用储层模拟技术研究各类井的产能及排采参数动态。结果表明,各类井排采表现差异明显。气压型井能产生大的压降,但传播距离短,含气量仅在井筒附近有较大变化,此类地面开采产气能力低,适合煤-气一体化开采。水压型井压力传播距离远,但不能产生压降,含气量也仅在井筒处有少量变化,渗透率变化特征与气压型相似,此类井产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