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杂交种在太湖流域的饲养体会

来源 :华东地区第十次蚕种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16456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蚕一号"(9·10×7·10)(正反交)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自治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2000经广西农作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强健、好养、产量高、茧形大、茧丝长、解舒好、繁殖性能优等特点的四元杂交种,为(中·中×日·日),二化性,四眠杂交种.每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克蚁头数2300头左右. 由于2006年春期蚕种紧张矛盾,湖州市从广西区蚕业指导总站引进春制即浸种(散卵盒装)7000张(张种卵量29000粒).其中春期用种3500张,其余继续冷藏作夏用种.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测试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推广的可能性,我们作了重点的观察和调查,本文将春期饲养情况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采用杂交育种和测配等选育选配方法,育成了纤度细、丝长长的多丝量春用新品种--东岳×9204.经1999~2002年实验室、省区试点和农试的杂交种对比试验,该品种表现体质较强,孵化、眠起、老熟齐,饲养容易,茧丝产、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种--菁松×皓月,亦好于山东省内现行的大茧型多丝量品种.四年春期实验室平均成绩:一日收蚁孵化率97.57%,4龄起蚕化蛹率97.4%,茧层量0.624g,茧层率27.01%
本文阐述了家蚕品种更新换代对我省蚕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本省现阶段蚕品种的使用和新品种的引进评价与推广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当前蚕品种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在省内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的途径.
蚕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蚕农的利益,还关系到整个蚕桑行业是否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因此制定和建立蚕种行业质量管理及检验标准,对蚕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行业标准在江西省蚕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新品种苏菊明虎是浒关蚕种场最近育成的四元杂交种,由于该品种具有抗病、易养、优质高产的优点,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发种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结合实际生产,对该品种的性状和繁育体会进行了总结.
生产无毒蚕种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蚕茧生产的收成,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场家信誉,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以保证今后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尤其是原蚕饲育区,在没有制种任务的时期,配发无毒蚕种,以保证原蚕区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因此提高无毒蚕种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如何提高无毒蚕种率进行了探讨。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是唯一能通过胚种传染的蚕病,防微工作稍有放松,就会给蚕种及蚕桑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毁灭性的打击.1998年初,嘉兴市科委专门将项目列为专项课题,由浙江省嘉兴市蚕桑管理站牵头会同全市各蚕桑技术部门组成科技攻关小组,开始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探索出全龄叶面清洗消毒技
桑树人工四倍体新品种鲁诱1号的细胞染色体以四倍体为主,混有少量的二倍体,表现出嵌合体效应,既有四倍体叶质优的特点,又对四倍体长势弱、产叶量低的弱点有所改善.鲁诱1号饲育原蚕的制种成绩单蛾产卵量比湖桑32号提高10%以上;养蚕成绩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提高6%以上,吨桑产茧量提高10%以上;而且产叶量高,抗寒性强,抗桑黄化型萎缩病能力强,是优良的种茧育桑树品种.
培育和推广农用动植物优良品种,是发展农业生产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在蚕业生产中,加强蚕品种改良和推广,充分发挥蚕品种的内在增产潜力,不仅可以提高和稳定蚕茧产量,增加蚕农收入,而且可以改善原料茧的缫丝工艺品质,因此,世界各蚕茧生产国都非常重视蚕品种更新换代.建国后,我国各主产蚕茧区先后完成了第四、第五次蚕品种更新换代;广东省蚕品种经过3次更新换代,创下了多化性白茧种取代多化性黄茧种、二化性白茧种取
在愈为激烈的蚕种质量竞争中,控制有毒批次及含毒率当居首位.尽管近几年加强质量管理,各蚕种场竞相拼搏努力,防微成效有所提高,但控制微毒,提高无毒批次率仍为蚕种行业头痛之事.本文介绍了提高蚕种无毒批次率的经验与体会。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场蚕种质量稳中攀升,一步上一个台阶.2001年秋季,该场蚕种无毒率为87%,平均杂交率为99.60%,孵化率为99.35%,批批合格,蚕种"四率"指标居于全省前列.本文介绍了该场规范操作严格管理促进蚕种质量提高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