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商科办学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兰州财经大学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2018年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w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双一流”战略的深入推进等都对财经类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兰州财经大学积极应对“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发展机遇,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厘清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明确本科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内容,不断务实商科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一流商科专业,努力培养财经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其他文献
回鹘是我国古代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中,与“丝绸之路”关系最密切者.有学者曾言,回鹘“终不愧为丝路上最活跃的一个民族”.回鹘及其后继者畏兀儿也是在凉州历史上留下重要活动印记的古代民族.回鹘及畏兀儿在凉州大地上的活动丰富了凉州历史的内涵;回鹘及畏兀儿文化成为绚丽、博大、浑厚的凉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借“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威市隆重召开之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回鹘、畏兀儿在凉州历史上
河西节度使,驻武威,设立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它的设立,对维护唐朝西部边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河西节度使是在怎样的形势下设立的?为什么设在武威?设立之后对武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河西节度使对武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总体来说,就是边防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2018年10月10日-12日,“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武威市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的近70位知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的议题展开研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文、体、旅、农、康等产业跨界融合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供给侧改革新动能.2017年6月,武威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和“把文化旅游
“互联网+”时代,通识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互联网+通识教育”本质上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力量,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然而,当前高校在推进“互联网+通识教育”时,传统的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占据主导力量,优质通识教育资源的共享力度明显不够.西南财经大学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立足通识教育改革的已有成果,在精品通识在线课程建设和优质通识教
“一带一路”对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海外贸易意义重大.随着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单纯基于文化层面的汉语国际教育已无法满足国家和地区间共同合作的需要,针对性和专业化的“财经”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成为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对财经特色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其教育教学特质,研判其发展的新趋势,提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求的高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本研究以国内西南地区某“211工程”财经类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博士生成果产出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构建了博士生成果产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且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生源质量来看,硕士毕业于“211工程”高校的博士生成果产出水平较高.从培养因素来看,硕博连读的博士生成果产出质量最高;学习年限对成果产出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从导师因素来看,最高学位在海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青年党员群众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高校党建工作面临创新不够、政治学习处于被动、党建宣传太过用力、党建阵地管理不足等问题也愈加突出.本文试图以动漫游戏为载体,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先进文化元素巧妙地嵌入动漫游戏中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功能.
本文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开展问卷调研,经统计问卷答案,分析其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整体水平中等;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与年龄负相关,与职级正相关;③职业认同与职业现状、外部环境和职业获得感正相关,与职业压力负相关,但职业压力不会显著影响职业获得感.建议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以增强行政管理
随着在线开放课程的迅速发展,给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四个角度,提出了如何建好慕课、用好慕课的意见与建议,并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行了有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