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白垩系裂缝性气田压力敏感特征及其应用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utz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盆地库车大北气田具有目的层段埋深大,岩性致密,基质孔隙不发育,裂缝发育的特征,属于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大北气田具有强烈的压力敏感性:气层一旦产生压力敏感,会导致裂缝的闭合,造成储层物性的永久性损害,引起产量的急剧下降。通过岩心的压力敏感实验,确定了大北气藏产生压力敏感性的净压力值;在求取了气藏所受构造应力场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实际压力,应用相关公式,确定了大北气田不同气藏产生压力敏感的具体地层压力,并以之为基础,提出建议:气田开发过程中,应在气藏压力降低到敏感值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压力敏感性的发生,从而维持产量,提高采收率。
其他文献
在对中国非常规致密砂岩气与页岩气储层的研究中,首次发现了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喉。压汞实验与纳米CT重构技术发现,纳米级孔喉是致密砂岩储集空间的主体,是形成致密砂岩低-特低孔渗特征的重要因素,有机质微孔是页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为页岩气聚集提供了重要场所。将储层中微孔划分为微米孔与纳米孔两大类型。纳米级孔喉系统的发现改变了微米级孔喉是油气储层唯一微观孔喉的传统认识,为明确非常规储层特征、深化油气富集
本文研发出相应的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形成了多分量地震特色技术。其中包括多分量地震资料的振幅一致性处理技术,多分量叠前去噪技术,转换波静校正技术等。为了更好的应用上述这些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数据管理平台、作业管理子系统、图形开发子系统、观测系统及QC、科学子程库、数据质量控制工具包以及插件式开发模式的MCS处理系统集成环境,形成最基本的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在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时,根据实测标准露头剖面数据,与露头识别的层序界面观察相结合,综合准确识别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存在七个三级层序界面,据此划分为六个三级层序。同时利用露头伽玛实测曲线为桥梁,将露头剖面层序划分结果与邻近钻井伽玛曲线形态对比,利用露头探地雷达剖面识别地层叠置关系、反射特征,为地震层序准确划分提供露头模型,将露头多方法综合建立的层序划分方案应用到钻井与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塔北隆起鹰山组一间房组40个样本的油包裹体进行了荧光颜色、显微光谱谱形和红绿商值的研究。结合油气地化分析,这期油包裹体可能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寒武-下奥陶来源的油气充注,在这一时期,寒武-下奥陶烃源岩开始大量生烃,成熟度相匹配。因此,通过油包裹体微束荧光光谱分析,塔北碳酸盐岩的石油充注至少经历了3期,且烃源不同,具有多源多期充注的特征。
本文以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鹰山组风化壳为目标,在缝洞储集体主控因素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用岩溶古地貌恢复技术、缝洞体井-震响应识别技术、多属性约束井-震联合孔隙度反演技术以及裂缝检测技术,分层次、分类型、分级别对缝洞储集体进行了有效刻画,满足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生产需求。
为分析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库车前陆盆地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的分布,利用建立的构造挤压增压模型,评价了库车前陆盆地主要构造带喜马拉雅期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将恢复的沉积型流体压力和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加以叠合,获得库车前陆盆地目的层的压力演化历史,并进一步恢复出气势的演化历史。在构造应力场和流体动力恢复的基础上,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及
近年来,以渤中29-5、渤中19-4及秦皇岛33-1为代表的多个新近系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发现已引起勘探人员的高度重视,它们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构造背景的浅水三角洲前缘相带,构造位置以凹中隆、凸起及邻近凹陷的斜坡带为主,其成藏规模往往较大。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古近系富生烃凹陷是新近系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成藏的物质基础、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而形成的新近系构造圈闭背景为油气聚集的前提条件、新近系明下
长2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为确定长2油层组油气的成藏时期,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资料,结合相应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下寺湾地区油气的运聚成藏历史。根据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油藏为
J16块为辽河油田中高渗水驱Ⅰ类油藏,根据该油藏现阶段的特点,通过细分韵律段,井震结合的微构造研究,总结影响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主控因素,进一步揭示了老油田广阔的开发潜力。通过油藏研究表明,高含水期油藏后期但仍具有较大的潜力。通过井震结合研究微构造特征,刻画韵律段顶面微构造的形态,微构造高点在中部小背斜构造发育明显。从剩余油分析及挖潜效果看,主力油井初产高、含水低,6口主力井初期日产油在20t以上,目
应用LandMark工作站对牛居油田沙三段油层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进行牛居地区沙三段精确标定层位标定,建立过井剖面上解释骨干模型,然后进行全三维解释。合理确定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延伸长度。在断层的平面组合方面,根据地质应力规律分析,确定区内断层的基本走向。通过对比追踪过程中断面的闭合情况,分析断层的平面组合。最终通过互相检验,所解释、组合的断层符合地质规律。结果表明,沙三期构造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