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发展,民事主体的制度和理念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民法是人法。本文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回顾伴随改革的民事主体立法、理论的变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冀望能够从这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我国民法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发展,民事主体的制度和理念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民法是人法。本文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回顾伴随改革的民事主体立法、理论的变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冀望能够从这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我国民法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
其他文献
医疗风险是造成患方医疗利益损害的潜在可能性,同时,医疗风险将造成医方、政府、社会的损失以及各种负面影响;医疗风险具有的独立性、风险产生和现实转化因素的多元性以及风险可防控性等特征;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医疗风险,在理论上应当厘清对正常医疗风险的分担规则和非正常医疗风险的分担规则;防范医疗风险应当采取完善医事法律法规、提高医疗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水平以及增强患方自我维权和医疗风险防范能力等办面的对策。
执行工作任务的判定是用人单位是否承担替代责任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必须考察具体案情,进行综合的判断。一般要考察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是在用人单位授权的时间和地点内;如不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内,就要考察是否其行为是服务于用人单位的目的或者促进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其行为是否与用人单位的事业具有内在的关联等因素。另外,加之一些排除的条款也是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是否是完全为了工作人员自己的目的与利益的不合
《侵权责任法》第24条并非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规定,而是关于损害分批的一般性规定,它的本质在于授权法官在个案中通过平衡手段合理分配损害,以达到公平正义之目的。在司法实践中,第24条仅适用于双方均无过错的情况,而且,为了确保法律的安定性,第24条不宜直接作为损害分担的法律依据,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将其适用的案件类型予以具体化。
《侵权责任法》以专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对我国原有的医疗损害责任体系进行了完善,其具体表现为:强化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保护,给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平等保护;实行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科学确定医疗损害责任的类型,并适用不同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规定医疗机构对医学文书资料的保管查询义务: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领域规定举证责任缓和制度;强调患者知情同意权,经患方签字的告知书、同意书成为法定证据
韩国的《自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历经了多次的修订,相对于我国的立法较为完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也趋已完善,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为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韩国也是采取了慰籍料(精神损害赔偿)定额化的方式。本文主要对韩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运行者的责任,受害人的他人性,以及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对完善我国交通事
我国的停止侵权民事责任不同于英美法系中的禁令制度,两者在设立宗旨、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方面均有不同。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已经突破了停止侵权当然适用论。我国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基于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同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禁令制度,就停止侵权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适用原则、适用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以确保司法的统一性。
本文介绍了法律体系中的侵权法与社会法,侵权法的社会化趋势是隐蔽的公法,侵权法的功能边界与社会法的突进,侵权法的社会“雷达”角色是社会法的低级伙伴,社会法的文化基础作用是侵权法的沉默说服者,整个系统中思考侵权法与社会法。
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申请应提交哪些材料是严重困扰房地产登记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繁杂的、“搭便车式”的申请材料提供要求导致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办理存在诸多障碍。在房屋已合法转让的情形下,这一问题更演化成“小业主办证难”问题,形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一难题的解决既涉及对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制度功能的正确认识问题,也涉及行政法理论中的信赖保护原则在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中请材料提交制度中的正确应用问题。立法及实
开放性是民法典所应具有的属性,也是民法典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系的开放性在民法典的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民法典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都应保持开放性,前者主要表现为民法一般条款的规定,后者主要表现为处理民法典与民事单行法律的关系以及民法典渊源问题。
从民事立法的基本原理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法理应直接表现该国本土人们现实生活方式对民事秩序和民事权利的要求,人们的这些要求是本土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现,是民事立法原始的或终极的基础,民事立法就是要把本土人们的这些要求固定下来并把它们提升为与人们现实生活方式密切关联的秩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