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Iin-1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MRLS)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组(n=10)。模型组、调肝理脾组大鼠皆予以高脂饮食,共12周。调肝理脾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调肝理脾方2ml/100g/d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后,分别采集大鼠血液、肝脏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①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可见严重脂肪变性,调肝理脾法组组大鼠肝细胞可见部分脂肪变性,其脂肪变性程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无脂肪变性。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的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的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肝组织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SD雄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SD雄性大鼠肝组织内的自噬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