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自我国在1982设立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由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武术学术研究开始向科学化方向迈进。之后,随着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发展,1996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了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再一次提高了武术人才培养的标准,为武术学术研究向高深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在此过程中,武术博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而完成的标志性成果,也在武术学术研究成果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学位论文的分析研究,既可了解武术学科的发展水平,也可判定武术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对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发展提供依据。从中国知网的检索文献来看,以武术为主干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并没有收录台湾地区高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所以,我国大陆地区的武术研究生对台湾地区的武术学位论文并不了解。研究方法:台湾省图书馆是台湾地区唯一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法定寄存单位,自1997年开始提供线上检索以来,截至2019年1月5日,共收录书目摘要:1118769篇,取得全文授权论文3361727036篇。本文根据研究综述的需要,在"台湾地区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以"拳""国术""武术""武艺"为关键词搜集相关博硕士论文,下载并筛选出论文共86篇(其中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82篇)作为分析对象。然后参照《武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1年)中的分类,从武术历史、文化、传播、教育教学、科学训练、健康促进六个方面对筛选出来的论文进行分类分析,以获得台湾地区高校武术博硕士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3.1武术历史方向着力武术发展研究台湾地区武术历史研究主要集中于民国时期武术发展研究、地域武术发展史研究、和武术人物研究。大多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证,并且一些跨学科研究人员,采用交叉学科的知识理论,对武术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如来自闽南文化研究所社会行为科学系的李月珍,其采用社会行为学的理论方法,从各时期社会形态、人民生活等入手对金门武术的研究为其他研究者研究武术历史提供新的思路。3.2武术文化方向聚焦本体文化与地域特色研究台湾地区武术文化研究多属于跨学科研究。在本体文化研究中,类似于经学研究所的林志帅与生死学系的卢彦男,虽不是体育学科的研究生,但是他们都习练武术且对武术具有浓厚的兴趣。以武术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死学系或者经学研究所的理论技能对武术进行剖析,有利于推动武术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拓宽武术文化研究视角,为武术文化研究提供更多可参照的方法与思路。3.3武术传播方向重视传播的价值、途径及受众研究台湾地区对于武术传播的跨学科研究较多。如南华大学文化创意事业管理学系、高苑科技大学经营管理研究所、台南科技大学休闲事业管理系等。武术传播学的提出,就是将传播学理论引入,根据武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传播研究。因此,跨学科的知识对于丰富武术传播理论体系,深化武术研究层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4武术教育教学方向突出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研究台湾地区武术教育教学研究根据武术教学的特点,从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与探究性研究为主。在教育管理方面均提出要增强学校对武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武术教学质量,改善武术教学环境以及丰富武术教学手段。3.5武术科学训练方向侧重专项化训练、运动心理学、运动力学研究台湾地区对于武术科学化训练主要集中在专项化训练、运动心理学及运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由于武术科学化训练研究对于武术运动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研究生群体大多为台湾体育大学、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台湾师范大学等有高水平运动员、完善运动科学研究设备的大学或者研究所。上述学校均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团队,其研究仪器更加精密,且稳定性更强。武术散打研究更加科学化、实战化;对基础常见的武术动作、心理状态等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3.6武术健康促进方向着重太极拳改善心血管功能与认知功能研究台湾地区对于太极拳的研究多集中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与神经系统认知功能的研究,其研究人员多来自于台湾阳明大学传统医药学研究所、台湾慈济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等医学类专业研究机构。使其多从病理学,运动康复学角度对太极拳运动进行临床研究,促进研究的手段与方法的创新。研究结论:台湾地区武术历史研究多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对特定时期的武术发展变迁史进行研究。武术文化研究多聚焦于中国古代哲学与武术之间关系的分析,而地域武术研究以地域特色为主干,对特色武术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武术传播研究从武术自身的特点出发,集中分析武术在传播中的核心价值、传播途径,以及从受众角度研究促进传播的策略。武术教育教学研究主要为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武术科学化训练研究主要从运动员备赛角度出发,重点是专项化训练、运动心理学及运动力学领域。台湾地区对于太极拳的研究着力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与神经系统认知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