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脉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阶跃响应仿真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lf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双十二脉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本文基于RTDS建立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对直流功率阶跃,直流电压阶跃,熄弧角阶跃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功率向上阶跃导致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接地极不平衡电流增大,整流站触发角、逆变站熄弧角变小;金属回路运行时,金属线路有感应电压,直流电压向上阶跃,逆变站熄弧角降至17°,极控要防止连续的换相失败;直流电压向下阶跃,直流功率和直流电流增大;熄弧角向上阶跃导致直流电压降低,直流电流、整流站触发角增大。
其他文献
对苯二酚为起始剂,无机碱为引发剂,引发碳酸丙烯酯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一种聚醚碳酸酯二元醇.采用IR、1HNMR 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并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所得产品的分子量及羟值.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14h,NaHCO3和Na2CO3的总和占反应物总摩尔量的2%,NaHCO3的摩尔用量为Na2CO3的3 倍,碳酸丙烯酯的摩尔用量为对苯二酚用量17 倍,产品收率最高
本文以稻壳灰为硅源,经NaOH 溶液加热浸取后制得硅酸钠溶液,再通过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制备出硅溶胶,最后加入PEG,经凝胶化和老化干燥过程制备出PEG/SiO2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分析,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组成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仅是PEG和SiO2的杂化,PEG分散在SiO2 形成的网络结构中,局部有聚团现象.通过DSC和热台显微镜的分析,表明了所制备
本文主要采用RAFT 技术制备聚合物微球表面环境敏感性高分子刷.首先以合成的单分散亚微米级交联聚苯乙烯(PS)微球为基质,在其表面负载RAFT 试剂,再顺序加入三种功能性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和丙烯酸(AA),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引发聚合,成功制得同时具有温敏性和pH 敏感性的三嵌段高分子刷,并探讨其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考察其环境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进行
固体材料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化可调控材料表面浸润性,在日常生活及工农医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方法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垂直排列的TiO2 纳米管阵列,将此纳米管氧化层揭下后,其底面为大量纳米管半圆闭合端,可作为纳米岛阵列界面.本文采用高HF 酸电解液,在闭合端表面生成大量纳米级沟槽,并通过胶带剥离法,获得大面积纳米沟槽岛阵列界面.通过与无沟槽纳米岛阵列界面比较,研究纳米沟槽对于固体界面浸
以异丙醇钛为前躯体,通过纳米颗粒聚集及溶胶-凝胶模板联合技术制备了双孔二氧化钛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压汞仪、氮气吸附及X 射线衍射等对其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以有机磷化学物为模型分子考察了这类新型介质的色谱分离效果.结果显示:该色谱介质粒径为15 μm,具有双孔结构,孔径范围分别为5-10 nm和100-300 nm 之间; 450 ℃ 煅烧后,为锐钛矿相,比表面积为73.5 m2 g-1,孔
以聚丙烯酸酯多孔微球为基质球,首先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在多孔微球表面引入引发剂,然后在水溶液中原位引发接枝聚合,对微球进行表面修饰.结果表明,当采用AM、AA、MMA为单体,以BPO、AIBN为引发剂时都能实现微球的表面接枝.当AM单体浓度为0.05g/mL,吸附时BPO浓度为0.01g/mL时,可制得接枝率达54.6%的表面接枝修饰聚合物微球.
本文通过大分子之间的基团反应,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原料,以乙二胺(EDA)为偶联剂,通过超临界反应挤出法成功制得长支链聚丙烯(LCBPP),达到降低加工温度、减缓主链降解、强化传质促进反应的作用.产物在较低剪切频率下动态粘度较大,且存在G和G"曲线相交,在低频区损耗角明显减小,这表明具有长支链结构的熔体链易缠结.同时,发现呈明显剪切硬化现象,可知其熔体强度显著提高.此外,通过
本文通过单层分散法将CuCl分散在含铝SBA-15上,制得新型脱硫吸附剂.含铝载体通过SBA-15后处理法制备得到.采用XRD、低温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脱硫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合成的吸附剂保留了SBA-15特有的二维有序孔道结构.与不含铝的SBA-15作载体相比,铝引入SBA-15孔道中,促进CuCl分散,从而提高了吸附能力.通过在常温下对模拟油动态吸附来研究吸附剂的脱硫性能,模拟油
用硅烷偶联剂MPS对分散于乙醇中的纳米SiO2进行偶联改性,并通过介质置换和原位本体聚合制备得到SiO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分散液和PMMA/SiO2复合材料,系统考察SiO2 表面MPS 偶联情况及其对单体和聚合物基体中SiO2分散性的影响.发现只有当MPS 用量在2~10%时,MPS偶联充分、SiO2 表面改性完全,相应的SiO2颗粒即使在SiO2含量高达20%时仍可在单体和聚合物基体内达到初
提出了一种新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电路拓扑。从理论上分析了电路拓扑的可行性,即在触发角接近90°的整流桥直流侧通过直流电抗器短接不会发生断流或过流。分析了装置进行无功补偿的机理,即整流桥吸收无功功率与直流侧平均电流近似成正比。对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控制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对新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电路拓扑进行了仿真,并通过小模型样机实验验证了该电路拓扑的可行性。这种新型静止无功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