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下泪小管离断多发生在交通事故、工业外伤和斗殴伤害等意外情形,如不进行恰当修复,轻则影响外形,重则终身流泪。由于泪小管细小,外伤情形各异,有时在手术中寻找鼻侧断端显得困难重重,断端吻合不良和伤口瘢痕收缩也常为手术失败的原因。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其鼻侧断端比较容易,且吻合效果好。
【机 构】
: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医院眼科(52806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泪小管离断多发生在交通事故、工业外伤和斗殴伤害等意外情形,如不进行恰当修复,轻则影响外形,重则终身流泪。由于泪小管细小,外伤情形各异,有时在手术中寻找鼻侧断端显得困难重重,断端吻合不良和伤口瘢痕收缩也常为手术失败的原因。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其鼻侧断端比较容易,且吻合效果好。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强脉冲荧光(FPL)三种不同波长对豚鼠皮肤色素及表皮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用相同能量(34J/cm2)的535nm滤光片(脉宽36.2ms)、580nm滤光片(脉宽46.8ms)、615nm滤光片(脉宽62.7ms)分别照射三组豚鼠,然后在照射前、照射后不同阶段取材,通过HE、Lillie亚铁反应法、透射电镜观察皮肤色素及表皮黑素细胞的变化。结果:随着照射次数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色素逐渐消
目的:建立白消安诱导SD大鼠产生后肢纵列缺损畸形仔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孕鼠在GD12d按25mg/kg经口投入给白消安,观察产生胎鼠四肢畸形情况,统计各种畸形出现率,比较趾指畸形仔鼠外观、HE染色及骨骼X线片异常情况。结果:可出现并指、多指(趾)、少指(趾)、缺指(趾)及纵列缺损等多种畸形。HE染色见后肢纵列缺损较其它畸形出现率高有显著差异P<0.05。骨骼X线片见骨骼变形、缺损、腓骨胫骨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简称恶黑,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皮肤,恶性程度高、转移性强、发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现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综述,以期为恶黑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后对局部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组织学评价。方法:在猪腹部腹壁上动脉插管灌注入抗癌药,10d后在猪腹部形成以腹壁上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通过对灌注区域轴型血管供养的岛状皮瓣成活率、光镜、透射电镜及血管铸型透明标本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抗癌药物局部动脉灌注后局部轴型血管的支配血管网有损伤表现,岛状皮瓣远段的血运显著降低。结论: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可影响局部轴型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颏下岛状瓣带蒂转移修复由于肿瘤切除或外伤所致的口腔颌面部缺损,观察近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颏下岛状皮瓣的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1年,功能与外观满意,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颏下岛状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具有操作方便,成活率高等特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一种理想选择。
本文介绍外科治疗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1例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会阴白斑10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发现会阴部皮肤黏膜部分呈白色,瘙痒明显,每日搔抓,未作特殊检查治疗,白斑逐渐增大,于2003年3月在衡水某医院诊断“会阴黏膜白斑”,多次行药物和激光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1年发现白斑面积扩大,瘙痒剧烈,于2006年10月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检查见一般情况好,专科情况:会阴部大、小阴唇呈瘢痕样缺
2004年~2006年我科共行双环切口行乳房下垂及乳房肥大矫正术共16例,31侧乳房,巨乳缩小患者6例,单纯垂乳悬吊患者10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6.1岁。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象,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连续硬膜外麻醉配合局麻4例,静脉复合麻醉配合局麻7例,单纯局部浸润麻醉5例。本组资料提示双环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范围,即可作垂乳悬吊,又可供巨乳缩小。
由于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叫停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进口生产和使用,一时间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甚至有些媒体无限制地夸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毒副作用,甚至有致癌、致畸作用,给已注射水凝胶的求美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了求美者的巨大恐慌和对医疗美容机构的信任危机,并且无论有无资质、经验的美容机构及个人又蜂涌大肆广告宣传取出注射的水凝胶,这种无序的取胶又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并发症及伤害,不利于此并发症的合理良好解决
男性乳房发育症,又称男性乳腺增生症或男子女性型乳房,是指男性乳腺组织异常增生、发育.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致,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后往往遗留较长的切口瘢痕.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肿胀麻醉负压乳腺组织吸刮加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房发育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
正常的鼻翼缘应该是前端和基底部与鼻小柱平齐、中间向上的弧线,当鼻翼下垂时,侧面观鼻翼缘可遮盖鼻小柱,形成假性鼻小柱内陷。传统的方法主要有:边缘切除法、鼻翼软骨外侧脚及中隔软骨下缘修整法和鼻翼衬里部分切除法。上述方法用于矫正严重的鼻翼下垂时重建的鼻翼基底部往往不够圆滑、自然,瘫痕也常较明显.为此,作者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改良,自2005年来应用8例,皆获得了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