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CK14在正常口腔黏膜、癌旁组织、鳞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并初步探讨其表达情况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首先收集口腔鳞癌石蜡标本5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标本24例以及口腔鳞癌新鲜标本24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4蛋白水平以及RT-PCR检测CK14 mRNA水平在正常口腔黏膜、癌旁组织、鳞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
【机 构】
: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出 处】
:
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CK14在正常口腔黏膜、癌旁组织、鳞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并初步探讨其表达情况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首先收集口腔鳞癌石蜡标本5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标本24例以及口腔鳞癌新鲜标本24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4蛋白水平以及RT-PCR检测CK14 mRNA水平在正常口腔黏膜、癌旁组织、鳞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K1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CK14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比高、中分化鳞癌中显著,其在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比正常淋巴结的表达显著增加,且与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有一定相关性,而与有无原发灶无明显相关性.CK14在低分化口腔鳞癌原发灶及其相对应的转移淋巴结组中的表达相对高、中分化口腔鳞癌原发灶及其相对应的转移淋巴结组增高.结论:CK14 及其mRNA 异常表达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某种作用,其表达水平对于预测OSCC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一种评估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潜力的指标.CK14在不同分化程度口腔鳞癌原发灶及对应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CK14在口腔鳞癌侵袭转移中有一定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下颌骨囊性肿物刮治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原因、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收集自2001年至2004年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囊肿刮治手术治疗的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与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可能相关的因素,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骨折部位残留颌骨厚度、囊性肿物区域功能牙数量以及囊肿区域剩余皮质骨壁情况.
目的:通过对因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评估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至2014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118例.手术方式有单纯面神经吻合术72 例,自体神经移植术32例,颞肌瓣转位术7例,面神经减压术3例和神经植入术4例.于术后1个月,3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接受定期随访,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面神经功能评价采用了House-B
背景和目的:LIG4基因影响DNA的修复功能,因此该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一系列研究结果提示LIG4 T9I(rs1805388)和D501D (rs1805386)基因变异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也有研究反对这一观点.为了获得一个可靠的结论,我们采用Meta分析来综合评估LIG4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的风险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和Embase等数据
背景:第二代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相关领域,为更好地认识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筛选恶变标记物提供了技术支持。目的:研究口腔癌恶变过程中的转录组和microRNA表达谱变化,初步筛选恶变标记物。方法: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分别对两组来自同一患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癌前组织及鳞癌组织的转录组和microRNA组进行测序,通过联合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后,应用实时定量PCR 验证其有效性,并在口腔癌细胞系中完成
目的:研究手术对原发性咽旁肿瘤患者的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0例原发性咽旁肿瘤突入咽腔的患者利用Minics10.01行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半年上气道三维容积及鼻咽、口咽、喉咽处气道横截面积测量.结果: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上气道的容积及鼻咽、口咽、喉咽出气道横截面积均有增大,上气道的平均三维容积术后一周、术后半年分别增加30.77%和28.90%,鼻咽处平均气道横截面积术后一周、半年分别增
目的:总结采用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局部控制情况及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经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共59例;其中原发肿瘤患者23例,复发肿瘤患者36例.59例患者中,I期患者5例(8.5 %),II 期患者3例(5.1 %),IV
目的:评价全景作为筛查口腔癌下颌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根据预先设定的检索式对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MEDION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10月25日;同时进行手检.两位评价者独立使用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数据提取.运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涉及患者528名.7篇为前瞻性研
目的:调查分析腮腺良性肿瘤传统术式术后的并发症状况及原因,针对性进行术式改良并进行评估,提出新的改良术式,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1987年5月至1999年12月因腮腺良性肿瘤就诊于我院并行传统术式治疗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调查,分析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针对各种并发症发生原因对传统术式进行改良,采取改良小“S”形切口、术中保留耳大神经耳廓分支及腮腺嚼肌筋膜、皮瓣下植入脱细胞真
目的:了解Angptl 2及其mRNA在口腔鳞癌及其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Angptl 2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转移灶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或淋巴结转移的石蜡标本51例,颈部淋巴转移灶石蜡标本24例以及新鲜标本24例,共计99例,采用SP法对上述99例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RT- PCR检测24例新鲜标本中Angptl 2的mRNA 表达.
目的:涎腺肌上皮癌在临床较为罕见,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尚需进一步研究.方法:收集本院近十年涎腺肌上皮癌患者资料共29例,其中28例患者的病理学切片在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特点,对13例患者进行免疫组化研究进一步揭示涎腺肌上皮癌的特点结果:口腔颌面部肌上皮癌最易发生于腮腺(7例),其次是腭部小涎腺(6例)和颌下腺(6例),组织学研究结果肌上皮癌镜下主要表现为多结节型(14例)和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