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擎起中国农业第一品牌

来源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y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垦区以抓龙头加工企业、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科技进步与项目支持、核心品牌整体宣传、发展外向型农业为重点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了现代化农业发展,保证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安全,提升了北大荒品牌价值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北大荒集团成为中国企业效益200佳,北大荒品牌成为中国农业第一品牌,垦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求,提出了发展总体目标和建设重点。
其他文献
本文从苍溪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产业规划、生产管理、规范建设、科学发展、产业效益和发展思路等各个环节入手,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必须与县域经济布局、生态县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必须实行统一的生产标准、技术服务和质量管理,必须狠抓基础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必须创新投入机制、经营机制和推进机制,并通过创建前后的对比分析,展现建设后为全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绿色食品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但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安全优质水平,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县在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领导和专家们的指导下,充分依托县、镇乡、村社和农户的紧密配合,认真开展了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基础设施等六大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高粱、小麦、水稻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引领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把绿色食品发展真正摆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从制度设计上,坚持政府申报,企业参与,带动农户的战略安排,带来了农业发展制度上的变化,把绿色食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紧密联系,找到绿色食品在大农业发展中的结合点,这个工程,已经牵动农业全局,使绿色食品的发展,走上了各级党委、政府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方式
绥阳县地处黔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绥阳特色品种资源优势,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以辣椒、油菜为主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尤其是加大商品蔬菜的绿色农产品认证力度,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在绥阳县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通过实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并对开展此项工作所采取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总结。针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
通过对庄浪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典型经验及主要做法分析总结,提出了在基地创建中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政府重视、技术部门的参与是基地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伊犁河谷八县一市按照州党委提出“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优势资源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和加快伊犁资源转化大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过高位推动、层层考核的工作模式,强势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大规模基地创建极大推进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使绿色食品原料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延伸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2008年底,绥滨农场在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同组织的第六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中获得了水稻、玉米、大豆各10万亩的基地创建资格。近一年来,我们按照《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的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总结出了一套具体的工作经验及做法。
宁夏自2006年启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绿色食品办公室举全员之力,聚全区技术精英之智,组织县(市)积极开展基地创建工作,创建了10个县的12个基地,面积达168.8万亩,年均产绿色食品原料146万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极大调动了企业申报绿色食品积极性,全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生产企业7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宁夏第一农业人口大县,2006年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来,通过政府组织、科技配套、项目拉动、农户参与,逐步形成了“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基地的创建,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习惯,极大地丰富了旱作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在树立品牌、增强当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对当地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