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有效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本文以高阶思维能力及其培养为理论基础,以高中生物实验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特点及其实验环境需求为依据对虚拟实验进行设计.试图说明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实验教学设计和实验实施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为一线生物教师的生物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文章指出:在进行虚拟实验设计时,应以学生
【机 构】
: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130051 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出 处】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有效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本文以高阶思维能力及其培养为理论基础,以高中生物实验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特点及其实验环境需求为依据对虚拟实验进行设计.试图说明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实验教学设计和实验实施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为一线生物教师的生物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文章指出:在进行虚拟实验设计时,应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取向,并为学生搭建培养这种能力的“脚手架”。也就是说,实验设计要将实验基础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知道所做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问题解决中进行问题的表征及知识和经验的迁移;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实验的环境、可比照的案例,以便学生可以在分析、比较中发展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积极体育教育的基本构想,重申教育中那些富含哲理的教育思想,也是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因此,本研究的立足点是呼唤广大体育教育和受教育者,探求人性中的积极力量,进一步感受教育的巨大作用。当然构建一个完整的积极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要在理念、目标、内容、途径到评价方面还要做系统性研究,而完全贯彻这种理念可能还需很长时间。
本研究拟借助聚类分析揭示真实体育学习情景初中生具体复合目标定向型和通过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考察初中生同伴关系,最终探讨体育学习初中生的具体成就目标定向型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指出初中生体育学习中的成就目标定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高任务/高自我型、中任务/中自我型和高任务/低自我型),不同目标定向型的同伴关系存在差异;高任务定向单独或结合适宜自我定向与高水平的同伴关系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者全面
本文通过江苏省镇江市20所普通高中田径、体操类项目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选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建议完善培训与考核机制,全面增进广大教师对《课标》的深入理解与执行力,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机制,狠抓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从基层教师的实际出发,详细制定必修项目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系,实行运转顺畅的辞退机制,促使教师重新定位自身的核心价值观。
1.研究目的通过对某区9所示范校和19所普通校高中新课程关于如何开展选项教学、学校体育设施、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开设选修课的能力、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索高中新课程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亟待改进之处,并研究如何针对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2.研究方法2.1 问卷调查法对某区28所学校的118名高中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归纳出体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下的几种特征.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新入职的体育教师任课时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低于入职多年的体育教师;普通教师任课时的学生参与度低于骨干教师;常态课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低于展示课学生的参与度.问卷调查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要高于高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城乡学生的参与意识除个别维度有差异外,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生的参
伴随着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由实体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的转向,教育史研究需要反思以往的研究实践,重视教育史学理论的建构.教育史既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反思以往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教育史实的再现所追求的是一种结构性的本质性的存在,这种存在造成了重实体轻关系的研究惯习,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史研究领域的开发;分析视角、方法的创新,研究结果的新意、影响力,直接影响到教育史研究的活
西式新教育引入中国,已逾百年,在澳港台大陆先后展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结果.过去虽有个别的教育史研究,但罕做海峡两岸的横向比较研究.本文倡议可做此方向的探索.主要理由有二:一、西方教育不再等于先进、正确及好的教育,需要找新方向.二、海峡两岸有共通的历史文化脉络,却有不同教育发展过程与反应模式值得比较.本文先鸟瞰两岸西式教育的发展过程,其次提出:一、制度主要来自移植与模仿;二、殖民政府的政策各不同;三、政
以"班会"为核心,民国以来的小学道德领域教科书主要历经了五个发展时期,即,民主初肇与摸索奠基期、统一抗战与党义期、"复兴基地"与威权期、在地扎根与民主贯彻期以及九年一贯与道德统整期.通过这五个发展时期的各版本小学道德领域教科书的考察,得知:班会活动的教科书教学直到目前都没有间断,同时,民主权利的行使隐藏其中,公民社会的道德实践也在其中.可以说,开会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德性的潜在课程,反映出班会的功能和
从教育的角度考察清代苏南女性,是一个具有新意的课题.文章分析了清代苏南女性学养的教育特点及其辐射性影响,指出这些特点的意义远不止于家族文化的层面,而是制约着家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结合较多的实例,就苏南女性在家族子弟教育中所起的勖勉志气、督促就塾、塾余温补和直接授学等突出作用作了具体阐述,并就清代苏南家族间的"文教联姻"及其对女性教育作用的保障机制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清代苏南女性之所以在家族
本文辨析了学科教学思想内涵及其创新的价值,通过反复追思学科教学思想创新的条件,探讨了利信息技术催化学科教学思想改变的过程。笔者以语文教学为例,走访了C市三所处于不同水平的中学(乡镇中学、一般中学、省重点中学),以这三所学校作为每一水平学校的代表,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形式展开调查。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分析、评价、综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