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渔业资源现状和管理建议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位处我国最南端,又称南中国海,是热带、亚热带的陆缘海。海区辽阔,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发展海洋渔业尚具生产潜力的海区。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海渔业资源的概况,阐述了南海渔业资源利用的进程主要分为初期开发阶段转、充分开发阶段、转向过度开发阶段、衰退阶段,再转向恢复阶段。侧重海洋渔业方面,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南海渔业资源的现状,分别就捕捞作业量、捕捞产量、捕捞结构进行了相关数据的引用和分析,并针对北部陆架区和北部湾分析了资源变化趋势。在当前的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了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衰退、经济效益的下降等问题,同时,伴随着南海争端的不断恶化,导致作业渔场逐渐缩小。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加强环境保护,保护资源,提高渔民效益,对于南海争端切实做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立足国际、发展现代化渔业。
其他文献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 Ⅲ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对不同种类和水平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三种鱼中,饲喂玉米淀粉组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贮积率(PRE)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且饲喂4
以鱼粉和豆粕作为日粮主要蛋白源设计了两组近似等氮(38% DM)等脂(8%DM)等能(17.75k J/g)的饲料饲喂草鱼(0.43 g±0.00 g)、异育银鲫(0.46 g±0.00 g)和青鱼(0.43 g±0.00 g)60 d,研究两种饲料对三种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肠道消化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草鱼对豆粕利用较好,其特定生长率和蛋白储积率显著高于青鱼和鲫(P<0.05).
在池塘网箱系统中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初始体重为174.9 g±25.9 g)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比例豆粕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和品质的影响.实验以全鱼粉为对照组,设计5组等氮(蛋白水平为35%)等能(能值为18kJ/g)的饲料,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依次为0、50%、75%、95%和100%.结果表明:高比例豆粕替代鱼粉显著
基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岩礁生境斑头六线鱼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岩礁生境中斑头六线鱼主要摄食端足类的麦秆虫。斑头六线鱼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显著性变化,摄食种类随季节变化,春季、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端足类,冬季主要摄食蟹类、腹足类和其他类。斑头六线鱼的摄食强度随体长变化。不同体长的斑头六线鱼主要摄食端足类,随体长增加,斑头六线鱼摄食鱼类和蟹类的比例增加。摄食策略
本实验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了8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YC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对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鉴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药敏特性.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YC为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此外,在实验选用的中草药和消毒剂中,黄连和异噻唑啉酮分别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菌株YC的最小抑菌浓
用于农业上除虫害的硫丹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到水环境中,致使水产品中检测出硫丹残留,潜在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通过静态试验方法测定了硫丹对罗氏沼虾潘状幼体及仔虾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以及其对仔虾肝胰脏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Na+/K+ ATPase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丹对罗氏沼虾潘状幼体(Z5、Z7、Z9)24 h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2.
为了防治鲁氏耶尔森氏菌(Y.ruckeri)引发的鲟鱼疾病,进行中草药筛选,使得鲟鱼养殖减少损失.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没食子酸、槲皮素等21种中草Z ruckeri的抑制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较强的10种药物对Y.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达到15 mm,MIC4.1 mg/ml,MBC为9.2mg/
Dicer蛋白属于RNaseⅢ家族成员,具有保守的结构域.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 nt左右的小RNA分子,mi-RNA的成熟是由Dicer蛋白剪切成熟的.Dicer在调控microRNA相关的不同途径发挥独特的功能.有很多证据证明Dicer和mi-RNA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洪泽湖为养护渔业资源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为科学评估资源增殖放流效果,201 1年在洪泽湖设置20个监测站位,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和42户典型渔民捕捞日志统计,重点评估了鲢鱼和鳙鱼这两个品种的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2011年洪泽湖鲢鳙鱼年捕捞量966.5 t,均以Ⅱ龄鱼为主,捕捞强度较大,鲢鱼中Ⅱ龄个体数占总渔获物鲢鱼76%,鳙鱼为78.5%,投入产出比达1:14,通过增殖放流鲢鳙鱼共消减水体总氮
研究了两种温度下添加大黄素对团头鲂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300尾体重为(7.29±0.00)g的健康团头鲂,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添加25 mg/kg大黄素组与不添加对照组)为高温组(30±1℃),另外2组(添加25 mg/kg大黄素组与不添加对照组)为常温组(25±1℃),养殖时间为77 d.结果表明:与常温组相比,高温能够显著提高鱼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