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处于发育及成长的关键时期。众多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给青少年带来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健康的益处;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和保持健康的骨骼、肌肉与关节,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体脂肪含量、提高心肺功能;还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焦虑和压抑的心理。参加体育活动能够给青少年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促进社会交往和整合,以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本研究以社会生态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应用专家问卷法、层次分析法(AHP)、问卷调查法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模型验证,拟通过研究进一步探究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可以提出促进青少年锻炼习惯产生的实际措施。本研究首先运用专家调查法根据社会生态模型制定了锻炼习惯影响因素问卷80题,后根据专家对于各题目的评分将问卷缩短至30题;第二步,使用了锻炼习惯影响因素问卷对青少年发放锻炼习惯影响因素问卷和锻炼习惯自评量表(SRHI),回收了295份有效问卷,应用SPSS输入,提取数据运用Python3.6软件进行聚类热值分析,对于各条目的相关分析聚类中可以看出,各条目中只有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负担两项没有和习惯系数呈现有差异的正相关,其他的相关性均可以得到认可,并且各条目按照社会生态模型设计的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形成的分层也得到了聚类特征的认可,其中个人层聚类特征最为显著;同时,运用AHP法请专家对于锻炼习惯影响因素进行了赋权,专家打分的一致性比例(C.R.)为0.0789,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C.R.分别为0.0977、0.0667、0.0675、0.0945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是符合逻辑规律的,专家对各因素的赋权分别0.4004,0.0862,0.1777,0.3358,将赋权前后的数据导入Python3.6进行回归分析,并且使用了AHP法中的权重调整了模型使得数据结构更加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AHP前R2=0.33,AHP后R2=0.59),证明了本文理论模型建构的可靠性;最后,对于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了相关系数检测,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系数和权重的拟合,发现个人因素和锻炼习惯自我报告值相关系数为0.86,P<0.01,说明个人因素在锻炼习惯养成中尤为重要。一般来讲,我们认为青少年的锻炼习惯会和学校的相关系数最高,而在本研究中家庭、学校、社会因素与锻炼习惯系数的关系均为P<0.01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34和0.47,进一步说明了各因素对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反应程度。在进一步进行的路径分析中,个人因素中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锻炼中结识好朋友、是否对自己身体了解、能否避免在体育活动中受伤和能否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都是个人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家庭因素中家庭负担、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是否鼓励参加体育活动为家庭因素的有意义影响因素(P<0.05);学校因素中是否参与学校运动社团、学校是否有健康档案和同学是否和我一起参加锻炼是重要的影响因素(P<0.05);社会因素方面,是否有健身信息获得渠道、政府是否有大型体育活动、是否有健身教练的指导、城市运动设施是否易得和政府对运动的推广程度都是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P<0.05)。本研究建构的锻炼习惯影响因素模型经验证合理能够预测和指导锻炼习惯的形成,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参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本研究的路径分析,今后为了促进青少年形成锻炼习惯,应该在政府层面大力推广体育运动形成城市大型赛事举办的氛围并且增加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使得青少年体育锻炼信息普及,加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体育锻炼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的可行走性和体育场地设施和指导员的易得性从社会角度促进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在学校方面要使学校的健康档案完备、体育社团丰富、同学伙伴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气氛形成;家庭方面更好开发家庭体育的优势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发挥亲属、父母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作用;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影响下,个人方面可以在同伴、家长共同参与体育锻炼中获得陪伴,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场地中获得锻炼的满意感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在学校和社会渠道获得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对锻炼的知识,形成主动地体育锻炼参与最终形成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