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H7N9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对公共卫生安全危害严重的新发人兽共患病病原.2013年中国首次报道人和禽感染H7N9亚型IAV,此后该病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自2016年冬季开始,我国H7N9呈现病例增多、散发程度高等特点.仅2017年3月,我国卫计委官方通报96例人感染H7N9 IAV,其中47人死亡,死亡率超过48%.IAV可通过其病毒蛋白抑制干扰素(IFN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46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
【出 处】
:
第五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7N9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对公共卫生安全危害严重的新发人兽共患病病原.2013年中国首次报道人和禽感染H7N9亚型IAV,此后该病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自2016年冬季开始,我国H7N9呈现病例增多、散发程度高等特点.仅2017年3月,我国卫计委官方通报96例人感染H7N9 IAV,其中47人死亡,死亡率超过48%.IAV可通过其病毒蛋白抑制干扰素(IFN)产生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形成持续感染,增强其致病力,已报道的IFN抑制蛋白有NS1,PB1-F2,PB2等.但仍有其它IFN抑制蛋白及其抑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以A/Environment/Suzhou/SZ19/2014 ( H7N9)流感毒株为研究对象,将该病毒所有蛋白基因克隆至pRK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筛选,发现PB1蛋白(沉默PB1-F2基因)可以抑制RLR信号通路中IFN-β、ISRE和NF-κB启动子活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然后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PB1蛋白及其它信号分子,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PCR实验证实PB1可抑制RLRs信号通路的活化,并确定其作用的靶点在TBK1上游,可能是MAVS;接着为了进一步确定PB1蛋白作用的靶分子,我们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PB1与RLRs信号通路分子的相互作用,发现PB1特异性的结合MAVS,随后我们利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B1蛋白对MAVS表达量的影响,发现PB1可以降低MAVS的表达量,具体降解机制正在研究中.因此,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初步表明,H7N9 PB1蛋白可抑制RLRs信号通路的活化,且可以与MAVS相互作用,具有降低MAVS表达量的功能,研究结果明确了H7N9 IAV PB1蛋白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靶点,为防控H7N9流感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筛选潜在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anatis,G.anatis)基因工程疫苗,参考GenBank中G.anatis UMN179的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鸭源鸡杆菌PDS-RZ-1-SLG株的ompA基因进行克隆,并应用相关软件和程序对其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m2
探索OmpW在鸭源鸡杆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运用M-V培养基诱导鸭源鸡杆菌自然感受态细胞,用含有氯霉素抗性(Cmpr)筛选标记和同源臂的线性DNA打靶片段替换目的基因;以PCR、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阳性转化子ΔompW.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对鸭源鸡杆菌亲本菌株RU和突变株ΔompW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鸭源鸡杆菌阳性转化子缺失了OmpW,成功构建了OmpW
为评价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anatis,G.anatis)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s A,OmpA)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力,本研究通过PCR技术扩增去除信号肽的ompA基因序列,酶切后与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在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约40kDa的包涵体蛋白.Wester blotting分析显示
参考GenBank中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anatis,G.anatis)UMN179的外膜蛋白W(Outer membrane protein W,OmpW)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鸭源鸡杆菌PDS-RZ-1-SLG株的OmpW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蛋白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显示,OmpW基因大小为705bp,编码234个氨基酸;与鸭源鸡杆菌UMN
鼠伤寒沙门菌可引起人类、禽类等多种动物的食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呈多种血清型流行态势.疫苗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沙门菌疫苗针对异源沙门菌的保护力有限,因而开发能够预防多种血清型的新型疫苗是迫切需求.O-抗原是沙门菌的保护性抗原,其特异性抗体能够有效地清除沙门菌的感染.本研究构建三株表达纽坡特沙门菌O-抗原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二价疫苗株,并在小鼠模型上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应.
禽霍乱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或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早在18世纪后半叶,禽霍乱即在欧洲发生数次大的流行,现在该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在我国,该病是鸡、鸭、鹅、鹌鹑、火鸡等禽类的常见病之一,呈散发性流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南方各省常年流行.本研究根据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
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保守序列vp3基因,设计引物用于建立RT-LAMP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对Bastaine,dNTP,模板RNA,引物,MgSO4及反应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实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60℃1h15min;80℃10min下目标核酸区段大量扩增,成功建立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并对所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
本研究旨在用原核表达系统对DAstV-1的衣壳蛋白进行截短表达,并制备高效价的特异性抗血清.用RT-PCR的方法扩增DAstV-1衣壳蛋白的N端(His-E1D)、中间部分(His-E2)和C端(His-E3)基因,分别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ET28a-E1D,pET28a-E2和pET28a-E3.将其转入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成功获得重组蛋白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新发传染病病原,研发TMUV疫苗对于TMUV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估TMUV PS株第180代细胞适应株(PS180)的免疫原性.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在雏鸭1日龄时,经腿肌注射途径接种PS180株(105PFU/只),7d后接种强毒株Y株,未见雏鸭发病和死亡,而非免疫对照组在攻毒后死亡40%.结果表明,PS180株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已经在16个国家和地区引起超过800人的感染病例,死亡率达5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和重组,并导致动物发病或死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H5N1 AIV的非结构蛋白NS1是影响病毒毒力的重要决定因子之一.本研究团队前期临床分离的两株猪源H5N1亚型AIV具有高度同源的遗传背景,但对SPF鸡的致病表型却完全不同,前期研究结果表明,NS1效应区的5个氨基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