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送电容量大、交直流相互耦合程度高等特点。受扰后特高压直流动态特性及其与受端交流电网的相互作用,对电网安全稳定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BPA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分析了三种不同直流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结构特征,通过时域仿真研究了不同模型及其关键控制器参数对受端交流电网故障恢复特性的影响,包括不同的换相失败模拟方法、直流定功率控制电压测量时间常数以及低电压限电流启
【机 构】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海淀区,100192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 昌平区,1022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送电容量大、交直流相互耦合程度高等特点。受扰后特高压直流动态特性及其与受端交流电网的相互作用,对电网安全稳定性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BPA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分析了三种不同直流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结构特征,通过时域仿真研究了不同模型及其关键控制器参数对受端交流电网故障恢复特性的影响,包括不同的换相失败模拟方法、直流定功率控制电压测量时间常数以及低电压限电流启动电压门槛值等。研究表明,故障后动态电压支撑能力较弱的受端电网,换相失败模拟过程会显著影响电压恢复特性;合理优化直流定功率控制环节直流电压测量时间常数以及低电压限电流启动电压门槛值等参数,则可降低故障恢复期间逆变器无功功率消耗水平,有利于改善受端电网恢复特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一座220KV变电站220KV旁路开关转代主变220KV侧开关运行时,出现的电压切换回路异常;后备保护失去电压闭锁;失灵及母差启动回路失灵;PT断线反映错误;出现保护死区等多种问题进行详细阐述,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确保旁路转带开关运行期间开关保护安全可靠运行。
合并单元是随着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程层数据的共享和数字化,是推进变电站采样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建设为合并单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功能和要求,对新型合并单元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装置的硬件结构和实现流程,重点针对装置采样数据模型、数据级联、遥信接入、电压并列和切换以及装置对时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讨论,并针对实际工程调试开发了智能调试和诊断功能。相
随着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的不断增加,如何对输电线路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成为电网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输电线路站端行波定位技术,分析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不足,即其容易受到线路长度、波头畸变和波速变化的影响,指出相对于平原地带,山区线路弧垂对定位误差影响较大;波头畸变在长距离传输情况下,所引起定位误差可达到1km以上;波速引起误差大小与故障发生位置有较大相关性。本文采用分布式
对兴安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措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利用换流站故障录波数据,在PSCAD/EMTDC中对SSDC子系统进行录波数据的回放仿真分析,复现出了与实际事件记录基本吻合的SSDC激活事件,仿真结果表明SSDC激活事件是SSDC正常动作的结果,兴安直流输电系统不存在危及系统安全运行的SSO风险。
本文对一起10kV系统故障保护越级跳闸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事故前运行方式和有关开关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图以及开关检修试验数据,对导致本次故障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得出同杆架设的两条出线同时故障,因其中一条出线保护装置拒动而导致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使主变开关越级跳闸的结论。
凝泵变频控制逻辑设计一般均为“(除氧器水位)调门控制(除氧器)液位,(凝泵)变频器控制(凝水)压力”,或“变频器控制液位,调门控制压力”的单一控制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但是为留有控制裕量均不能使凝泵变频器在最节能的方式下运行。本文在“调门控制液位,变频器控制压力”模式上进行了逻辑优化设计,并已在本厂#2、4号机组上使用,控制正常,不仅提高了安全性,也更好的发挥了凝泵变频控制的节能效果。
介绍了电网发生的一起故障:由于GIS机构箱内辅助开关接线端子爬电的问题导致了继电保护非全相动作。针对该现象分别从变电一次、变电二次、变电运行专业提出了改进措施,以避免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绥中发电厂是东北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也是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网的枢纽电厂,其励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将影响到两大电网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绥中二期扩建工程2X1000MW汽轮发电机组采用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MW汽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国华绥中2X1000MW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证实了1000MW级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国产化技术方案的正确,实现了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黔北电厂300MW机组锅炉容量风量自安装以来,一直测量不准,影响了燃烧自动的投入,通过分析对其进行改进,解决了容量风量测量不准的难题。
智能电网运行主要依托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营销系统等二次自动化和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配置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联调等具体情况,尚不能实现自动配置、自动发现、快速重构等。即插即用(PnP)目前主要的应用在计算机和网络领域。本文基于“通用即插即用(UPnP)”的理念,在智能电网领域建立起“智能设备”自动识别、自动接入的机制或体系架构,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