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e2O4/活性炭磁性复合材料对龙胆紫的吸附机理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ener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oFe2O4/活性炭(AC)复合材料.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N2等温吸附(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离子强度、温度、溶液pH、吸附时间为变量研究了CoFe2O4/AC对龙胆紫(GV)染料的吸附过程,并提出可能的吸附机理.吸附等温式满足Langmuir模型;在303 K时,饱和吸附量为184.23 mg·g-1,显著的吸附量是由于CoFe2O4/AC 与GV之间存在很强的π-π作用力和弱的静电引力.该吸附现象的本质是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吸附过程满足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整个过程为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其他文献
Tryptanthr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mbers of indoloquinoline alkaloids.We obtained this alkaloid from Isatis and two novel Fe(Ⅱ)and Co(Ⅱ)complexes of tryptanthrin and their G-quadruplex bindin
硼氧簇连接形成在光、电、磁及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的化合物.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我们得到了一例有机-无机杂化硼酸镉(C5H5N)2Cd@B6O9(OH)2.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中P21/c空间群,a= 8.33,b=24.33,c= 12.96(A),β=129.88o,V=2015.54(A)3.
把多酸异相化使其在催化反应中能够回收循环使用收到广泛关注.我们利用单取代的keggin型多酸HPW11MO394-(PW11M,M = Ni,Co,Cu,Zn)和镉基多吡啶大环合成新型的异相催化剂(POM@MOM)(Fig.1).
镧系稀土掺杂纳米晶因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光谱性质而在照明、显示、激光、光伏、以及生物医学等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类材料不仅能够替代传统荧光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进行高灵敏的生物监测和高质量的生物成像,还能借助于独有的光子上转换过程实现基于活体的光学图像构建和光控释药。
在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低浓度氯乙烯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公众健康。催化燃烧法具有操作温度低、净化效率高、热量可回收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用于氯乙烯废气深度净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CuO/CeO2催化剂对于CO-PROX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但对于相关活性物种及机理路径仍存在很多争议[1-2]。本工作中,通过采用沉积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Cu负载的CeO2催化剂,并采用XRD、Vis-Raman、TEM、XAFS[3-4]及TP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发现高分散的CuOx团簇以及强相互作用的Cu-[Ox]-Ce是主要的铜物种。
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参数。在众多的测温技术中,荧光温度计由于其快速响应、高精确度和分辨率而备受关注[1]。我们设计了Er3+掺杂a-NaYb(Mn)F4@NaYF4纳米颗粒,980 nm 激光激发下,在123至423K温度范围内,522 nm和540 nm波长处发射峰的强度比随温度的变化非常接近拟合的波尔滋蔓分布曲线,说明Er3+的 2H11/2 和 4S3/2能级是热耦合的。
无机纳米材料在一定维度上的精确功能化是纳米技术领域关注的焦点。我们利用DNA纳米折纸结构构建一个精确的表面图案化加工机器。通过巧妙的设计,无机纳米材料(纳米金粒子)可以精确的连接到DNA纳米折纸结构表面,通过启动DNA置换反应将DNA纳米折纸结构上的图案压印刻蚀到无机纳米材料表面。这些图案由DNA单链组成的,因此通过连接不同尺寸的纳米金粒子,实现了对高精度的纳米金团簇组装体在“原子价态”及角度方面
石墨烯因具有高导电性、超大理论比表面积、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而成为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石墨烯基底在制备过程中极易发生团聚[1],导致所制备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离子电导率大幅下降,电容存贮能力受到限制[2]。因此,针对大比表面积、高性能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可控、宏量制备研究十分必要[3]。
我们成功构建了具有Zn中心螯合类卟啉碳骨架结构的单分散Zn,N共掺杂介孔碳纳米颗粒.这种富含类卟啉结构的介孔碳骨架纳米颗粒制备容易,稳定性高且生物相容性好.凭借其独特的类卟啉结构,介孔碳骨架纳米颗粒展现出类似卟啉的本征光动力效应,并且其光动力性能与商业近红外光敏剂(ICG)相当;另外,在808 nm 近红外光辐照下光热转化效率高达33.0%.研究结果证明光热效应和光动力效应协同可进一步提高对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