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研究

来源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实验观察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操作方便,费用低廉,可重复强,容易普及,而且不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可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为临床针刺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同时为腧穴主治提供了科学的临床依据。
其他文献
肛瘘术后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活动,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创面修复这一古老课题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肛瘘术后创面面临细菌感染的风险,会影响创面的创缘反应、液体渗出和创面的愈合时间。
直肠癌是整个大肠癌中治疗效果最差的一个部分。所谓疗效差主要表现在局部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差三个方面,因此无疑是大肠癌中最难治疗的部分。外科手术是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前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治疗效果?术前辅助治疗与TME手术操作原则相结合又能达到怎样的效果?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功能性便秘目前有较为现代化的诊断方法,如大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肛肠压力检测、肌电图,乃至CT、NRI等。但是在缺少这些检查仪器的情况下,能不能对此类疾病作出诊断呢?也就是说,功能性便秘能否像常见疾病那样,建立一套系统的望、闻、问、切(望、触、叩、听)四诊简便手段,这关系到本病能否在医生中普及、推广和公认,也关系到能否被一般低薪阶层所接受。本文对功能性便秘的物理诊断进行探讨。
丁老是一名正宗的老中医,但从来不排斥现代医学,早在四十年代,丁老就开始系统学习现代医学,积极吸收引进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丁老早在八十年代初,就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国外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丁老在全国最早将激光、微波、冷冻等新技术、将慢性便秘的各种动力学检查技术引进中医肛肠学科中,使南京市中医院肛肠学科以不断的发展,并对全国中医肛肠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柏芍膏对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的EGF、EGFR、TGF-β1、Collagen-Ⅰ、Collagen-Ⅲ、HA、Fn、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探求柏芍膏对大鼠急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柏芍膏组、凡士林组、贝复剂组、空白组5组,治疗从造模后第一天开始到创面完全愈合,观察2周时间,分别在第1周、2周时取材。结果:造模1周、2周后,柏芍膏组EGF
目的:探讨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R or RAGE)介导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激活和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RAGE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经脂质体将其转染HSC-T6细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对电针合艾条温和灸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电针的镇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增加机体的防御免疫作用同艾条温和灸的清利湿热、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健脾治本及艾灸加温有助于血尿酸的溶解,使血尿酸溶解经肾排泄的作用相结合协同了健脾和胃、清热利湿、化瘀利浊、通络止痛,从而使筋脉通畅,气血调和。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采用中医药内外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显著,中药巴布炎痛贴膏是笔者在传统中医外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研发出的一种新型外用药物,它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贴剂,膏体为水溶性架桥结构,与传统外用贴剂相比,巴布炎痛贴膏具有:①载药量大,生物利用度高,吸收性好;②生物相容性、亲和性好,贴敷舒适,适用范围广;③作用时间长,毒副作用少;④透气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致敏性少;⑤使用方便等特点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黄柏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实验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UA、BUN、Cr明显升高、HE染色可见肾小管明显扩张,肾小管和肾间质有尿酸盐结晶沉积,伴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纤维化。治疗组肾组织纤维化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二者TNF-α及COX-2在肾小管的表达区别更是显著。实验证实,黄柏能减轻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
本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中医证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的骨丢失,在两性中的速度相似,四肢骨的骨丢失约每年0.3%-0.6%,脊椎骨约每年0.8%-1.2%,主要是成骨细胞的活力下降,骨合成减少。因此,寻找与骨丢失最为相关的中医证侯和病理因素,将为减缓骨丢失,预防老年时随增龄发生的骨质疏松,并在骨折发生前即进行干预治疗,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