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才主任医师临床学术经验举隅

来源 :第四届兰茂论坛暨2017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集才主任医师(1942-2010)是云南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通过三年的跟师学习,出师后根据老师的临床经验不断总结,现将老师的部份临床学术经验总结如下,包括重视气化学说的临床运用,根据体质学说特点辨证用药和善用附片。
其他文献
李志刚主任医师是曲靖市第一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于全国名老中医董廷瑶学术传人倪菊秀门下,励志于中医儿科,从医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小儿疾病的防治有其独到的见解,包括注重望诊,强调辩证;妙用古方,别出心裁;外用贴敷,其效倍增。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痤疮、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等病症范畴.姚氏妇科门诊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将接诊的患者根据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给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对糖尿病肾病的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中医药学的热点研究课题.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由来已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根据其典型的“三多一少”等症状,糖尿病肾病多被认为同中医学“消渴病”、“消渴肾病”等相对
傣医学是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雅解理论”、“三盘学说”、“风病论”为特色的具有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民族医药.傣医学阐述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用药中,均提及气、血、脉、筋,并对其生理、病理及诊治有所阐述.但其理论体系缺失完整的经筋理论,傣医经筋理论研究尚属空白.而与傣医学同源异流的泰医学具有完整的经脉理论,且与中医学的经络理论有明显的差别.从现有资料分析,经筋概念在傣医经典中早有记载,经筋
由于痛风症状反复发作,目前西医多以抗炎镇痛、降尿酸治疗,但其药物的副作用、病情的反复性,多数患者难以坚持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了独特的疗效.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痛风”病名始于金元时代《格致余论·痛风论》《丹溪心法》等,将痹证中的痛痹称之为痛风,或白虎历节风.吴老认为单一病机、病证的观点是较为片面的,不利于疾病的诊治,不单纯从湿热论治,而认为当从湿热与阴虚同病论治。
由于冲任二脉在女子生理与病理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提出“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李时珍亦曰:“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云南姚氏妇科治疗女子诸疾,强调“以血为本,以气为动,首重肝脾冲任”的学术思想.针对冲任失调的病理,姚氏提出“可益气以固冲任,可滋养以助冲任,可理气以调冲任,可清郁以利冲任”,体现对冲任的多种调理方法.姚氏妇科在“调助冲任”用药方面独具特色,体现以
临床上所用玉屏风桂枝汤,由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合方而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防风祛风散寒,白术健脾益气,加桂枝汤调和营卫,散寒除湿,具有祛风除湿,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吴洋教授是云南省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的学术继承人,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长期从事临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对风湿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跟师学习中注意到吴洋教授善用玉屏风桂枝汤加味治疗风湿类疾病,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燥痹是由燥邪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淤血痹阻,痰凝结聚,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腑损害的病证.在治疗中,彭教授重视本病的双重性与复杂性,在滋肾育阴,生津润燥的同时,结合患者病情佐以活血通络,健脾和胃,祛风除湿之药,同时顾护脾胃,临证多用生脉六味二至汤加减。
四妙丸出自清代张秉成所著《成方便读》,是在《丹溪心法》二妙散(苍术、黄柏)的基础上加牛膝、薏苡仁而成,主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湿疹瘙痒以及肢软无力,足膝红肿的方剂,有清热利湿健脾之效,临床应用广泛.方中苍术辛苦性温,苦香燥烈,外用可解风湿之邪,内服能化湿浊之郁,为祛风胜湿健脾之药;黄柏苦寒沉降,有清热燥湿,解毒医疮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柏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牛膝性善下行,能活血舒筋,利尿通
李琦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肝、脾、肾三脏任何一脏出现问题都会引起血尿,热、虚、瘀三者是使病情加重最重要的病理因素,导师在祛邪的同时兼顾对脏器的保护,临床实践中运用清热、活血、止血药物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酌情加入疏肝、健脾、益肾类的药物,体现了标本兼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