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液态二元Fe41.5Sn58.5合金在自由落体条件下实现了深过冷快速凝固.在325K宽广的难混溶间隙中发生了明显的液相分离现象,形成了富Fe相颗粒状组织弥散分布于富Sn相基底上的结构特征.在平衡相图中显示只有FeSn和FeSn2二相生成,但是自由落体条件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和大的过冷度,使得二元Fe41.5Sn58.5合金形成了四个新的亚稳相:αFe,Fe3Sn,(Sn)1和(Sn)2相,颗粒状Fe
【出 处】
:
第十二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态二元Fe41.5Sn58.5合金在自由落体条件下实现了深过冷快速凝固.在325K宽广的难混溶间隙中发生了明显的液相分离现象,形成了富Fe相颗粒状组织弥散分布于富Sn相基底上的结构特征.在平衡相图中显示只有FeSn和FeSn2二相生成,但是自由落体条件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和大的过冷度,使得二元Fe41.5Sn58.5合金形成了四个新的亚稳相:αFe,Fe3Sn,(Sn)1和(Sn)2相,颗粒状Fe3Sn相为不同粒径中的主要组织结构.相场模拟揭示第二相颗粒状组织在相分离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演化过程:形核,偏聚或凝并,以及Ostwald熟化,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可以直观地再现液态二元Fe41.5Sn58.5合金相分离过程中第二相液滴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机制.
其他文献
Mn基反铁磁二元合金,如MnFe,MnNi,MnCu等,由于同时具有高阻尼性能、温控及磁控形状记忆效应以及双程形状记忆效应而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1]。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及其力学性能与其中的同态相变有密切的关系。对于Mn-X(X=Cu, Fe,下同)合金,其在降温过程中首先会发生高温顺磁相向反铁磁相的二级相变。如果在反铁磁态下继续降温,在Mn含量足够高的情况下,合金将发生fcc-fct马氏体相变。
Ti-6Al-4V合金是一种典型的oα+β双相钛合金,室温下含有6%的α相稳定元素Al和4%的β相稳定元素V.作为结构材料,该合金抗拉强度高,密度小,在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内它的比强度在金属材料中几乎最高,在航空和航天工业中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然而,钛合金相对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在其他工业领域更广泛的应用.激光金属沉积技术(LMD)近年来由于其在复杂原型和结构的小规模制造领域相比传统加工方式显著的成本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简称EET)己被应用到钛合金固态相变的研究中,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报道了利用EET计算的电子结构参数研究钛合金中同素异构转变、马氏体转变、无热ω相变、及β相分离及共析转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钛合金应用研究对EET理论完善与发展的最新结果,并且也涉及在固态相变研究基础上的钛合金成分定量设计的研究情况。本文的研究结果一方面能为钛合金相变、性能预测等基础研究提
本文阐述了Q&P工艺中的贝氏体相变及其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即将含Si或Al钢经奥氏体化后,淬火至马氏体相交开始温度(Ms)和终止温度(Mf)之间的某一温度(Tq),然后在该Tq温度(一步法)或高于该Tq温度(二步法)保温一段时间,使C从过饱和的马氏体中向奥氏体中分配(扩散),从而使一定量的残留奥氏体富C稳定至室温,以改善钢的强
发展高温抗氧化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金属材料,己成为先进反应堆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服役环境苛刻(600-900℃含水蒸气),抗氧化性至关重要,因此含Al的奥氏体不锈钢(AFA)成为研究的热点.AFA不锈钢表面因具有致密的Al2O3氧化膜可能显著提高合金的耐蚀性能.然而Al是强铁素体形成元素,添加过量会严重影响奥氏体的组织稳定性,从而严重降低含铝奥氏体不锈钢的综合性能.能否形成单一
热轧带钢表面的氧化皮己被成功应用于降低其在储运过程中的腐蚀损耗。近年来,已开始尝试利用表面氧化皮来提高耐候钢的抗大气腐蚀能力,但对氧化皮的结构及其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演化尚缺乏表征。实验材料为实验室25kg真空感应炉中炼制的耐候钢。氧化实验在实验室箱式电阻炉内进行,通过调节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冷却方式及供氧量来设计多种氧化工艺。研究采用室内干湿循环加速腐蚀实验来模拟大气腐蚀过程。
低碳(0.2-0.4%碳含量)贝氏体钢属于第三代高强钢,具有很好的强塑性综合性能.与纳米级高碳超强贝氏体钢(大于0.7%碳含量)相比,低碳贝氏体钢大大缩减了转变时间,降低了热处理成本.然而,在相变过程中,第二相残余、渗碳体析出以及贝氏体形貌转变等因素常常导致最终产物结构复杂,不利于后续结构分析与性能控制.因此,寻找合适的控制参数对优化低碳贝氏体相变产物非常重要.
以Mn-Ni-Mo-Ti-B为主要合金系,研制出适用于低温服役环境下的高强高韧管线钢埋弧焊丝,该焊丝用于30.8 mm厚K65管线钢现场焊接实验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屈服强度达到583~689 MPa,抗拉强度达到714~768 MPa,-40℃冲击功均在90 J以上,焊缝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匹配.焊丝直径为4.0 mm,适用于四丝双面埋弧焊,效率高,且热影响区(HAZ)低温韧性优异(-40℃冲击功>10
对0.08C-2.4Mn-0.5Ni体系低合金钢采用两步临界热处理获得的细残余奥氏体进行了细致表征,揭示了残余奥氏体稳定化机制.结果表明,在两步临界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获得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第一步逆转变获得的亚稳奥氏体由于合金元素的富集,从而使其在后续的冷却过程中形成合金元素富集的马氏体/贝氏体,这些富集了合金元素的马氏体/贝氏体在第二步的临界回火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较低的Ac1温度而优先成
2003年,Speer等基于碳从过饱和马氏体向奥氏体扩散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热处理工艺,从而得到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新型先进高强度钢。对于钢来说,在服役过程中的延迟断裂主要是由氢致开裂引起的,而Q&P钢的强度等级高达1200MPa以上,氢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