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异化·回归

来源 :2009高教强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应是为了发展人的智慧和潜能,使人过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为人的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性而存在。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离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不仅没有使人获得幸福、自由和解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人带来了痛苦、束缚和压迫。教育异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是教育的过分功利化,它使教育丧失了自身内在的价值,开始滑向反精神、反道德、反心灵的深渊。而解决教育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应该是教育回归。教育回归育人,就是要找回教育的本质,应遵循教育的规律看待人、培育人,全面关注人的心灵、洞启人的天性。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中的缺失,前创业教育不等同于创业教育,前创业教育并不是高校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的环节,而是进入高校前的重要环节。但正因为它的缺失而严重影响了对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所以必须认真关注和探讨前创业教育这一问题。对前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将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进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传统因素造成的前创业教育的缺失,必须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弥补。可通过创业教育主体和客体两方面
本文主要从准确定位、资源整合、制度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就独立学院如何加强内涵发展推进"高教强省"建设进行了阐述。加强内涵建设、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是独立学院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同时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尽快从注重规模发展转移到重视内涵建设上来,才能使独立学院保持办学活力,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建设“高教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对高校“文理渗透”概念的认识,及“文理渗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正确的政策导向,且文理渗透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要做到社会科学之间、人文科学之间、社会与人文之间、理学之间、工科之间、理工之间的交流。同时,做好教学与课程改革,鼓励跨系科上课、选课,在这方面增加学生学分中的比例。
当前必须通过改革传统专业培养方式和建设特色专业,培养一批具有自学、创新、开拓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农业院校创业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应建设以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创新创业实战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模式,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训活动,从全面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
本文概述了江南大学在创业教育探索中,转变教育思想,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汇聚教学资源,丰富与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使学校彰显科技创新,重视科研对创业的助推作用,同时,整合校地资源,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平台的优势。江南大学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理论)、培养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同时还不断挖掘自身优势,探索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模式,并通
民办教育在当今的中国属于需要加快发展的序列,职业教育处于要大力发展的地位,高等教育则置身于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的历史性位置。且民办高职教育的深层次定位还应有社会力量办学、非营利性、政府资助、高技能人才、国民教育等方面。现代大学制度是以理念作为制度基石的。有了制度理念还要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办学者心中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它体现在真、善、美、劳、爱等方面。同时,本文还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介
本文立足于《促进法》的原则指导,面向留给地方立法的广阔空间,结合民办大学自身的实际,对民办大学产权制度的设计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分析了民办大学产权内涵及产权制度现状及产权制度设计的目标、原则。笔者认为,对于民办大学产权制度的设计,必须实事求是地着眼于民办大学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创造性地落实《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原则规定。
高等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就是把创业教育与创业者培养融人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培养理念指导与教学体系运行管理创新,以学科专业、教学单位、教师、课程、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等作为载体,培养较多的成功创业者,同时推动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获取基本数据、设计科学方案及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强化理念,分步实施,设置试点,特别管理,并以“三层次创业教育模式
通过分析大学生从就业到创业所呈现的特征,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结构框架,以大学生创业者为主体的、以鼓励创业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政策环境体系、以“官、学、社、企”相结合的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赞助为主体的资金支持体系,以社会化服务为特征的创业服务体系、以亲友团为核心力量的情感支持体系,最终得以弱化大学生的创业风险。
中国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被引用率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少之又少,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重要的间题—创新精神的匾乏。目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国还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我国目前的教育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形势,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且应增加财政拨款,缓解高等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只有合理地解决